--关于中国MP3播放器市场最终退市与被MP4替代的论证分析
分页浏览|全文浏览2007-09-20 06:29 【CNET中国·ZOL 原创】 作者:侍文叶 评论
2、转型品牌数量
品牌的转型同样也反映了市场的衰退的进程。而在品牌的竞争过程当中,出现了两种状况:
一方面,促成了MP3替代品的出现与发展。随着MP3市场利润的摊薄,使得不少厂商在MP3市场发展的初期,希望通过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拖垮新介入厂商,这一过程也加速了MP3市场的洗牌。而更为重要的是,促使视频MP4的出现,给MP3找到了市场的替代品,吸引不少厂商转入这一市场的竞争。
另一方面,MP4与MP3产品的关联性,使得不少厂商借助MP3的跳板,直接转型到MP4市场。
以下,ZDC主要通过对MP3品牌、转向MP4的品牌变化以及MP4品牌数量变化,来进一步诠释MP3市场走向衰落的必然。具体数量变化见下图。
(图) 2005年至2007年MP3与MP4品牌数量变化监测
(注:鉴于时间跨度较大,因而ZDC采用半年品牌平均数为单位,来进行统计分析。由于截至发稿,下半年只过一个季度,因而统计只涉及到2007年Q3)。
从MP3品牌数量变化来看:
调查数据显示,主流MP3 品牌数量在2005年下半年达到顶峰,此后开始一蹶不振,逐步走上下坡路。截至2007年Q3,主流品牌的数量已经缩减到40家,并且仍有下跌的势头,尤其是在2007年9月份,只有39家存在。
从MP4品牌数量变化来看:
在2005年上半年当中,MP4市场品牌的平均数量也就在10家左右,但是其在市场上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品牌数量在2006年下半年超过MP3,并在2007年上半年达到峰值。但是在2007年Q3时期,主流品牌数量降至40家,与MP3市场持平。但是从发展态势来看,2007年9月的品牌数量仍高出MP3的品牌数量。
根据MP3与MP4品牌数量对比来看,可以发现其一,MP3与MP4市场发展路径相似,都是经过一个高速发展期之后然后下跌。另一方面,对比MP3市场来说,MP4市场相对理性。经历了MP3市场品牌由进入到退出的教训,因而盲目介入MP4市场的品牌数量不及MP3,这使得在发展的高峰时期,MP4的品牌数量仍不及MP3。
从MP3转型MP4的品牌数量变化来看:
对于进入MP4市场的厂商来说,MP3成为最佳跳板,因而不少厂商直接通过MP3转向MP4市场。
据ZDC的关注调查数据显示,在2005年上半年当中,69家MP3厂商当中平均有8家转型MP4市场,而对于当时只有10家MP4品牌的数量来看,可见MP3厂商成为MP4厂商的最大构成者。由此可见二者的紧密关联性,而在最初进入MP4市场的MP3厂商当中,不乏爱国者等主流厂商。
在2005年华南数百家MP3杂牌厂商轰然退市之后,对主流厂商也起到一定的影响。因而在2005年下半年,由MP3进入MP4市场的品牌数量迅速上涨到27家,占据MP4厂商总量的近九成。
而这一转型的厂商在2006年上半年达到顶峰,转型厂商的数量超过了40家。此后,一方面随着MP3厂商数量的减少,导致选择过渡的厂商随之下跌。另一方面,不少厂商已经放弃MP3市场转而主攻MP4领域,因而导致同时经营MP3与MP4的厂商数量在逐步走低。
从这一数量变化状况来看,可见不少厂商已经完全实现了由MP3向MP4的转型过程,而这一过程同样也印证了当前MP3市场已经出现较大幅度的萎缩,其被MP4产品取代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
当然,产品的转型以及竞争力的降低,是导致MP3市场萎缩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一过程当中,作为其替代品的MP4与音乐手机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以下,ZDC将从替代性产品在市场上的发展状况与MP3的颓势对比,分析MP3退市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