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MP3播放器市场最终退市与被MP4替代的论证分析
分页浏览|全文浏览2007-09-20 06:29 【CNET中国·ZOL 原创】 作者:侍文叶 评论
一、MP3市场销量监测——销量与利润的变化决定MP3必将退市或转型
销量的下滑往往是一个市场走向衰落的最突出表现,尤其是在2007年7月,赛迪《2007年1-6月中国纯音频MP3播放机市场研究报告》的报告中更突出的显示出,MP3市场走向萎缩。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市场销量变化状况,ZDC根据赛迪数据统计出2001年至2007年上半年当中MP3产品的市场销量与销售额状况。此外,ZDC还根据这一销量数据,计算出从2001年至2007年上半年每台产品均价变化状况。具体见下表。
从产品销量、销售额变化来看,MP3市场存在以下主要特征:
其一,在2001年至2004年期间,MP3的市场销量均出现成倍的增长态势,且销售额也出现大幅度增长,从2001年的3.29亿元升至2004年的34.76亿元。而之所以出现如此大好形式,主要是因为此时MP3处于发展阶段,市场需求被释放,带动销量的提升。
其二,在2005至2006年期间,MP3销量增进一步增加,但是速度放缓。与此同时,销售额却没有出现增长,反而出现下跌势头。从这一变化状况来看,进入2005年以后MP3市场发展遭遇困境。
虽然区域市场带来销量的提升,但过于频繁的价格战导致利润下滑。而这是MP3市场走向衰退与转型的前兆,尤其是2006年Q2中国MP3销售额首次出现负增长,更预示着MP3市场开始步入衰退的进程。
其三,2007年上半年MP3销量骤减,决定MP3距离退市的日子为期不远。从2006年的691万台与36.9亿元的销量和销售额,到2007年上半年的119.3万台销量和6.2亿元的销售额来看,悬殊相当大,MP3产品市场发展的利润几乎被挤干,MP3逐步沦为鸡肋。
从均价数据来看,可见MP3市场均价变化存在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初期均价保持在千元以上,利润空间吸纳更多厂商介入。
数据显示,2001年MP3产品的均价保持在每台1400元以上,且在经过2年之后均价仍保持在1100元以上。较高的市场利润,是导致众多品牌蜂拥而入的重要因素。
其次,均价迅速下跌,四年降幅超过500元。
与销量增长态势成反向发展,从2003年之后,MP3产品均价急速下跌,截至2006年已经降至500元左右,四年之内降幅超过500元。从这一变化不难发现,MP3产品的市场利润空间正在迅速缩小。这就决定了不少品牌最终退出市场,而在2005年出现的华南诸多厂商的轰然倒下,就是在这种市场利润下跌的状况下出现的。由此可见,MP3市场转型成为必然。
总的来看,销量的下跌、销售额的下滑与负增长、产品利润空间的缩小,决定MP3必将退出市场。而在这一销量、销售额等变化的过程当中,主流品牌又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呢?为此,ZDC通过2005年至2007年MP3市场品牌数量的变化,来分析MP3必将退出市场或者转型MP4市场。详细分析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