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4年,联想上演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蛇吞象”并购案。2007年,联想打了漂亮的一仗。财报显示,联想不仅连续三个季度实现收入增长,而且在全球范围内连续三个季度实现了各区域、各业务的全面赢利,出色的成绩证明在过去三年中联想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并购的整合阶段。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对于身为奥运会赞助商的联想来说也是“奥运年,其无疑将获得更大的丰收。但是坐拥奥运优势,联想却无法高枕无忧,惠普凭借消费PC的迅猛增长,连续七个季度稳居全球PC业榜首;而戴尔也加大力度进军消费PC市场谋求翻身,一方面设计新的消费PC,另一方面则从单一直销拓展到零售渠道;宏碁更是通过在收购GateWay一跃而超过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
内忧外患之下,2008年联想在中国市场上又有什么新招数进行反击呢?联想的优劣势、机遇与挑战又何在呢?以下ZDC对2008年联想笔记本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战略布局、竞争策略、竞争情报三大部分。
注:文中品牌竞争策略、产品竞争策略、价格竞争策略均是对联想品牌的研究,产品数量与关注度数据均只涉及联想品牌,并不包含ThinkPad。
通过对上半年联想笔记本的调查,ZDC总结出以下结论:
其一,从战略布局的角度上看:
• 双品牌战略,进军全球消费PC市场;
• 推出超轻薄ThinkPad X300,重现ThinkPad昔日辉煌;
• 发布多款奥运纪念机型,奥运营销见成效;
• 迎合用户需求降低面板成本,ThinkPad全改推宽屏;
• 启动暑促策略,主打增值营销。
其二,从品牌竞争策略的角度上看:
• 全新的战略突破口:启动两大品牌战略;
• 借势奥运,进一步提升品牌号召力;
• 品牌竞争力提升:关注度高歌猛进,排名更上一层楼。
其三,从产品竞争策略的角度上看:
• 天逸系列是联想笔记本的主推机型;
• 家用机型是功臣,贡献近七成关注度;
• 14.1英寸是主力,15.4英寸跟进,13.3英寸抢先机;
• 发展平衡,独显与集显机型双管齐下;
• 迅驰4笔记本是主推机型,奔腾双核机型攻低端。
其四,从价格竞争策略的角度上看:
• 重点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树立品牌形象的中高端产品少;
• 淡季灵活制定价格,旺季积极降价;
• 抢夺假日销售契机,5月与6月大范围价格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