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十一”国庆黄金周市场消费特征分析
暑期促销的喧嚣方才停歇,“十一”国庆黄金周消费热潮已蓄势待发。自1999年国务院调整节假日时间、形成三个黄金长假期以来,中国逐渐形成“假日经济”,居民消费在每年的三个长假期间出现“井喷”现象。
“假日经济”经过多年发展,至2007年,中国消费者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消费习惯。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分析认为,2007年国庆长假期间,中国消费者在外出旅游、集中购买日用消费品两大传统消费项目之外,将把更多注意力转向IT、消费电子和数字家电市场。
具体说来,2007年“十一”国庆黄金周市场将会呈现以下三大消费特征:
第一,中秋、国庆两节前后相连引发消费叠加效应。
9月25日中秋节与10月1日国庆节前后紧密相连。虽然中秋节当天并非公共假日,但作为中国人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足以在中秋节前引爆日用消费热潮,超市、商场、餐饮企业将因此受惠。
随后在国庆长假期间,日用消费品市场持续购销两旺局面的同时,旅游、娱乐消费市场将形成爆发式增长。消费者分成两股力量推动市场:外出旅游者带旺移动消费,留守者则助推当地市场。
第二,消费结构升级,黄金周购买力投入IT、消费电子和数字家电市场。
中国消费者具有攒钱买“大件”的传统消费习惯,因此形成黄金周期间大宗消费剧增的现象。由于收入水平提高带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黄金周期间,中国居民大宗消费除旅游和购买日用消费品等传统项目之外,将把大量购买力转向新兴市场。以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液晶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大件”将吸收中国消费者积攒的货币。
第三,国庆期间IT、消费电子和数字家电市场中低端产品热销。
由于购买力有限,中国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变动高度敏感,价廉物美的低端产品将因此获得青睐。而对于持币以购买“大件”心理进入卖场的消费者,主流名牌中端产品最能满足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