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9日中午,在未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意见之前,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局长李青就通过央视披露了正针对电信、联通进行反垄断调查。随后,人民邮电报严词批驳央视的报道,事情骤然变得戏剧化,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图) 央视新闻报道电信联通涉嫌价格垄断
支配地位毋庸置疑
在细说联通电信的反垄断调查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个市场。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合在一起占有2/3以上的市场份额,具有支配地位。这是由历史原因决定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互连网早期投资了我国两张全国性的骨干网络,按照工信部规定,宽带提供商ISP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进行的是单向结算,即其他ISP交钱给电信和联通,向其购买网络资源,然后再分销给消费者。电信和联通也有自己的直营店,因此,电信和联通既将网络资源批发给广电、铁通等宽带运营商,也将网络资源零售给消费者。
(图) 电信和联通的支配地位毋庸置疑
“价格歧视”是中国电信的垄断行为?
然而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报告《宽带瓶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短板》认为,中国电信不仅处于垄断状态,而且有垄断行为。对于竞争对手来说,中国电信利用了其垄断地位,对弱势运营商制定了有垄断意味的结算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格的结算标准,以此增加竞争对手的带宽接入成本,遏制竞争对手的宽带业务发展,从而最终稳固自身的宽带市场。关于“价格歧视”,在实际操作中表现为差别定价。中国电信将接入用户划分类别,不同类型用户的待遇差距较大,第一类用户(联通、铁通、移动3家基础运营商,以及教育网、长城宽带两家全国性单位)的结算价格一般都高达100万元/G/月以上,第二类用户(除一类外所有用户)的结算价格则一般只有25万至42万元/G/月,在一些地区,二类客户向中国电信购买带宽的价格甚至低于10万元/G/月。由此造成互联网接入的双轨价差。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