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9日中午,在未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意见之前,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局长李青就通过央视披露了正针对电信、联通进行反垄断调查。随后,人民邮电报严词批驳央视的报道,事情骤然变得戏剧化,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图) 央视新闻报道电信联通涉嫌价格垄断
支配地位毋庸置疑
在细说联通电信的反垄断调查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个市场。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合在一起占有2/3以上的市场份额,具有支配地位。这是由历史原因决定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互连网早期投资了我国两张全国性的骨干网络,按照工信部规定,宽带提供商ISP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进行的是单向结算,即其他ISP交钱给电信和联通,向其购买网络资源,然后再分销给消费者。电信和联通也有自己的直营店,因此,电信和联通既将网络资源批发给广电、铁通等宽带运营商,也将网络资源零售给消费者。
(图) 电信和联通的支配地位毋庸置疑
“价格歧视”是中国电信的垄断行为?
然而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报告《宽带瓶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短板》认为,中国电信不仅处于垄断状态,而且有垄断行为。对于竞争对手来说,中国电信利用了其垄断地位,对弱势运营商制定了有垄断意味的结算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格的结算标准,以此增加竞争对手的带宽接入成本,遏制竞争对手的宽带业务发展,从而最终稳固自身的宽带市场。关于“价格歧视”,在实际操作中表现为差别定价。中国电信将接入用户划分类别,不同类型用户的待遇差距较大,第一类用户(联通、铁通、移动3家基础运营商,以及教育网、长城宽带两家全国性单位)的结算价格一般都高达100万元/G/月以上,第二类用户(除一类外所有用户)的结算价格则一般只有25万至42万元/G/月,在一些地区,二类客户向中国电信购买带宽的价格甚至低于10万元/G/月。由此造成互联网接入的双轨价差。
2是否垄断仍在调查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电信是否垄断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事实。有消费者认为,自己无法选择其他运营商,只有电信或者联通可选,这不是垄断是什么?有消费者认为,选择运营商的某个套餐捆绑了许多不需要的服务,这不是垄断是什么?还有消费者认为,资费由电信和联通说了算,这不是垄断是什么?笔者只能说,“反垄断调查”中的垄断与部分消费者理解的并不相同。反垄断法是针对市场而言的,所以剖析这个问题就应该先从纯市场角度出发,利用商业常识对宽带接入市场进行理性分析。根据反垄断法的条文,市场份额与垄断不能完全画上等号,同时需要有其他不当行为,比如价格歧视,但价格歧视也不是垄断的充要条件。
(图) 关于反垄断调查消费者有自己的看法
再来分析上文中提到的价格歧视。电信和联通确实是针对不同的类型的用户给出了不同的价格,相对弱势的铁通、广电等运营商获取网络资源的费用最高,每月在100万/G左右,增值服务商次之,每月在10-30万之间,内容服务商最低,每月甚至低于10万元/G,这的确是价格歧视。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并不简单,因为电信和联通与其他运营商之间,既是厂家与分销商(电信和联通批发网络资源给广电、铁通),又是竞争对手(电信、联通、广电、铁通都将网络资源零售给消费者)。
在经济学上,所谓价格歧视就是对同一产品采取不同的价格,这种做法最常见的就是串货。厂商针对不同销售地区制定不同价格,对分销商实行价格歧视,几乎和消费者面对的最终价格无关,而只影响厂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利润分配。同样,电信和联通是否垄断与它们是否对自己的分销商进行价格歧视无关,只和它们之间是否有勾结、是否有价格联盟、是否导致市场失去竞争力有关。
(图) 价格歧视不等于垄断
所以,从纯粹的市场观点出发,虽然可以发现价格歧视的踪迹,但却同时证明了这种价格歧视只是电信和联通对分销商的渠道管理,反垄断法并不适用,从竞争者角度看来,电信和联通确实利用自己的支配地位,制定歧视价格,达到了削弱竞争对手实力的目的,分销商和竞争者的双重关系导致了电信反垄断调查将会变得相对复杂。
3一夜提速十倍带来的思考
预装宽带 先换手机
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进行反垄断调查,绝大多数网友都在留言中表示大快人心。因为长期以来,“电信垄断”都备受诟病。某地网友表示,如果想要向电信申请装宽带,就必须要使用电信的手机,并且还设有最低消费,而每年宽带的费用也是运营商决定,消费者没有半点还价的余地。
(图) 互联网接入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可选择的余地较小
中国网速全球排名71费用是发达国家的3-4倍
那么在这样选择范围小、服务态度一般的情况下,网络环境是怎样的呢?据《2011年中国信息化蓝皮书》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为100.9KB/S,也就是0.81Mbps,而我国宽带网民达到4.57亿人次,占固网网民比例的89.3%。在速率方面,全球宽带接入平均水平为5.6M/S,而中国平均下行速率仅达到1.8M/S,排名在全球只有第71位。另外,我国宽带费用如果以兆计算,平均每秒接入速率费用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到4倍,用六个字总结就是“资费高、网速慢”。
一夜提速十倍带来的思考
电信反垄断调查新闻发布3天后,令一则新闻则发生在我们身边——《上海光纤宽带一夜提速10倍 网速最高达30M》:
自2009年上海“城市光网”居民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以来,上海不少家庭都感受到了网络速度的提升,但从没像最近感受的那么明显,“真是一夜跨入新时代!”这是不少上海市民对宽带提速的由衷赞叹。一觉醒来,上海市民发现自家的宽带网速已由原来的2M、4M等,一下子跃升到10M、20M,甚至30M。上海电信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本次针对城市光网的升速是完全免费的,对用户上网体验没有任何影响,对用户来说,升速在瞬间就完成了。
突从天降的好事与反垄断调查的联系似乎不大,仅仅是时间上的巧合,因为上海电信在2011年9月8日就发布了“智慧城市宽带再提速计划”,此次“光网家庭再提速”仅仅是完成了对用户的承诺。然而瞬间完成的升级令人难以描述心中的滋味,甜的是网速一夜跨入新时代,并且升级完全免费,酸的是这一刻的等待并不短暂,苦的是设施没变,是不是可以说明运营商以前也可以提供这样的服务?又或者,以前的资费水平究竟偏高的多少?这些疑问没有人来解答。
(图) 消费者期待上网价格早日下降
不论电信反垄断调查的结果如何,群众对网速有意见,对高价有异议,说明运营商自身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免费提升网速说明了上网成本本不该如此之高,还利于民并不难,就看企业愿意不愿意。技术障碍、亏损等等借口并不能一直给企业带来较高盈利。依靠企业自觉显然比较困难,此次反垄断调查将是电信行业另一个改革的开始,只有开放竞争,不断改革,才能让消费者受益。
ZDC申明:
ZDC报告中的“品牌关注度排行”和“产品关注度排行”是通过分析ZOL专业IT网站包括新浪、搜狐、腾讯、网易、淘宝在内的79家网络媒体和ZOL全国85家分站的用户上网行为,统计各品牌及产品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有效点击率而得出的结果,因此排行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网站用户对某品牌或某产品的点击关注程度,厂商或经销商可参照数据对其销售情况进行参考和预测,但不能与其销售情况完全等同。如有其他建议或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