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平板电脑产业生态链分析
在中国这个特殊市场环境下,平板电脑产业生态链也拥有自己的属性,ZDC依然从上游配件供应商、品牌制造商、操作系统平台商、应用软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服务供应商、渠道商以及周边设备制造商八个部分分别进行解析。
(一) 上游配件供应商
1、芯片类供应商
(1) 平板电脑芯片组
芯片组作为平板电脑最核心的硬件组成部分,对于平板电脑整体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核心处理器(CPU)和图形处理器(GPU)将直接决定芯片组的运算能力,影响到平板电脑的整体体验和功能。
现阶段平板电脑芯片组市场格局较为混乱,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ARM架构芯片组和X86架构芯片组。ARM阵营主要以ARM公司为中心,外延包括一系列的芯片设计公司和芯片生产厂商。X86阵营则主要是以老牌英特尔公司为代表的传统芯片公司。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手持移动终端市场的迅速兴起,ARM芯片以低功耗、小尺寸的特点迅速占据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77%的谷歌Android手机、苹果iPad和三星Galaxy Tab等平板电脑使用的芯片都采用ARM架构。
一定程度上,ARM的迅速发展已经威胁到了PC处理器的领导公司英特尔,打破了英特尔与AMD独霸数十年个人电脑处理器市场的格局,而且这种现象在平板电脑出现后愈发凸显出来。虽然ARM架构在平板电脑上大有攻城略地之势,但英特尔现阶段却尚未拿出一款足够优秀的产品进行对抗,平板电脑将是芯片组之间的一片全新战场。
(2) 核心处理器(CPU)
在核心处理器方面,虽然存在很多平板电脑芯片组厂商,但基本都由ARM一家统领。ARM产业的商业模式与PC产业不同,ARM公司自己并不制造芯片,只负责芯片的设计。之后将设计方案授权给其他公司使用,从中得到相关的授权费用。
现阶段持有ARM授权的半导体公司非常多,像Freescale(飞思卡尔)(于2004年从摩托罗拉公司独立出来)、德州仪器(TI)、STMicroelectronics(意法半导体)、三星电子、Broadcom(博通)、Cirrus Logic(凌云逻辑)、Atmel(爱特梅尔)、富士通、英特尔(借由和Digital的控诉调停)、IBM,英飞凌科技,任天堂,恩智浦半导体(于2006年从飞利浦独立出来)、OKI电气工业、Sharp(夏普)和VLSI等知名公司均拥有不同形式的ARM授权。
(3) 图形处理器(GPU)
图形处理器是移动芯片组的另一核心组成部分,在日常的应用中,图形芯片起着参与2D、3D图形处理和图形加速的作用。随着平板电脑系统中越来越多的图形特效应用和第三方游戏程序的产生,图形芯片所起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在移动图形芯片领域,比较常见的图形产品有: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的PowerVR SGX系列、高通公司的Adreno系列、ARM公司的Mali系列和Nvidia公司的GeForce ULV。与前三者不同的是,GeForce ULV现阶段未实行对外授权,只应用在Nvidia旗下的芯片组中,典型代表是Tegra 2芯片组。
表4 移动图形芯片公司及主流图形产品列表
以上四家公司提供的图形产品占据了目前平板电脑市场大部分份额。上游芯片组供应商如德州仪器、高通、三星、Nvidia等的芯片组中几乎全部使用了这四家公司的图形产品或授权。随着平板电脑市场的不断发展,这几家图形芯片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
2、液晶面板供应商
(1) 液晶面板
平板电脑的显示屏幕一般都采用TFT液晶显示技术,其成像原理与常见的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以及大部分手机等产品完全相同,液晶面板是产品的主要生产成本,切割生产液晶面板的厂商也没有任何变化。
目前平板电脑的液晶面板主要分成两大类:广视角面板与普通的TN面板。其中苹果iPad系列平板电脑(包括后来发布的iPad2)采用的是IPS型广视角面板,其由LG Display提供。而其他平板电脑产品大多为普通的TN面板,来自于不同的液晶面板厂商。
与液晶电视以及显示器相同,平板电脑的液晶面板供应商主要为韩国的三星SDI和LG Display,中国大陆地区的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以及中国台湾省的友达广电、奇美、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由于平板电脑的屏幕尺寸主要为7英寸到10英寸之间,因此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面板,都主要交给四代线或五代线来切割。
(2) 触摸IC芯片
在平板电脑触摸解决方案中,控制IC芯片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主要的触摸IC芯片有北美的爱特梅尔(Atmel)和新思国际(Synaptics),以及日本的株式(Gunze)和Suzutora等。结构的应用取决于供应商IP的不同和生产工艺能力。谁能以最优化的结构、最少的材料和最简洁的工序生产出高性能的产品,谁就有望成为触摸面板市场最成功的供应商。
在屏幕比例方面,目前主要分为宽屏(16:10或16:9)以及普屏(4:3)两种,苹果iPad以及iPad2采用的是1024×768分辨率的4:3比例普屏屏幕,而其他平板电脑如三星Galaxy Tab 8.9、摩托罗拉XOOM等采用的是1280×800分辨率16:10比例的宽屏屏幕。
随着AMOLED技术的成熟以及产能的扩充,未来更多平板电脑将会使用这一技术,如已经上市的三星Galaxy Tab 8.9。相对于TFT液晶技术,AMOLED拥有更高的对比度、更丰富的色彩表现、更好的黑色表现能力、更好的弯曲性能、更薄的厚度以及更小的功耗。目前三星SDI、LG Display以及友达广电等都具备生产OLED屏幕的能力,但三星SDI占据着大部分出货比例。
ZDC预测,未来2011年平板电脑触摸屏出货量将达6千万片,而苹果在未来两年内依旧会是平板电脑触摸屏最大的消费商。
3、存储供应商
•NAND Flash
无论是笔记本电脑、上网本或是平板电脑,存储单元是必不可少的。不过由于上网本和平板电脑体积的骤减,存储模块也相应的从传统机械硬盘转移到SSD固态硬盘,而作为SSD固态硬盘最基础的供应原料就是NAND Flash。
从2010年第四季度NAND Flash供应量来看,三星(Samsung)无疑是全球最大的Flash供应商,其次是东芝(Toshiba)、镁光(Micron)、海力士(Hynix)、Intel等。
目前的固态硬盘产品均基于NAND Flash,因为它能提供极高的单元密度可以达到高存储空间,并且写入和擦除的速度快。另外NAND读和写操作采用512字节,这有点像硬盘管理此类操作,所以基于NAND的存储器就可以取代传统硬盘或其它存储设备。
NAND Flash的基本存储单元结构是由SLC(Single Level Cell)和MLC(Multi Levels Cell)两种不同模式构成。
SLC的一个Flash存储单元只有两种电荷值,高低不同的电荷值表明0或者1,因为只需要一组高低电压就可以区分出0或者1信号,所以SLC最大的驱动电压可以做到很低。SLC结构简单,用一组变化电压驱动,速度很快同时寿命较长也更为可靠,不过这种一个Block只存储一组数据的模式无法在相同的晶圆面积上实现较高的存储密度,存储容量提高完全依赖芯片工艺的提升。
MLC故名思义在存储单元中实现多位存储能力,典型的是2bit。它通过不同级别的电压在一个单元中记录两组位信息(00、01、11、10),这样就可以将原本SLC的记录密度理论提升一倍。因为电压变化更频繁,所以MLC技术的Flash在寿命方面远劣于SLC,同时它的读写速度不如SLC,一个Block存储两组位数据,自然需要更长的时间,这里面还有电压控制、CRC写入方式等因素需要考虑,所以从成本讲大多数SSD固态硬盘都选用MLC颗粒的NAND Flash。
在SSD固态硬盘市场份额方面,由于生产门槛的降低,传统硬盘行业已经不再是领航者,希捷、西部数据、日立截止目前仍没有面向普通消费市场的SSD产品。随之一些内存厂商如金士顿、威刚、海盗船、ocz、镁光、Intel、芝奇等瓜分了绝大部分市场。
虽然SSD固态硬盘在速度、抗震、低噪音等方面领先于传统的机械硬盘,但是其成本也随之提高。以当前NAND 64Gb 8Gx8 MLC颗粒售价为例,单颗芯片售价在68元人民币,64GB容量售价则在544元成本价,再加上主控芯片价格、PCB基板、产品包装和人工费,相比传统机械硬盘就要高出很多。
- 第1页:全球平板电脑产业发展历程
- 第2页:全球平板电脑产业应用特点
- 第3页:全球平板电脑产业产业生态链分析1
- 第4页:全球平板电脑产业产业生态链分析2
- 第5页:全球平板电脑发展趋势预测
- 第6页: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发展概况
- 第7页:中国平板电脑市场与国际市场差异
- 第8页:中国平板电脑市场规模
- 第9页: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品牌结构
- 第10页:中国平板电脑市场产品结构
- 第11页:中国平板电脑市场价格结构
- 第12页: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用户结构
- 第13页:中国平板电脑上游配件供应商分析
- 第14页:中国平板电脑品牌制造商分析
- 第15页:中国平板电脑品牌制造商之宏碁
- 第16页:中国平板电脑品牌制造商之爱国者
- 第17页:中国平板电脑品牌制造商之苹果
- 第18页:中国平板电脑品牌制造商之华硕
- 第19页:中国平板电脑品牌制造商之戴尔
- 第20页:中国平板电脑品牌制造商之汉王
- 第21页:中国平板电脑品牌制造商之惠普
- 第22页:中国平板电脑品牌制造商之联想
- 第23页:中国平板电脑品牌制造商之万利达
- 第24页:中国平板电脑品牌制造商之摩托罗拉
- 第25页:中国平板电脑品牌制造商之RIM
- 第26页:中国平板电脑品牌制造商之三星
- 第27页:中国平板电脑品牌制造商之东芝
- 第28页:中国平板电脑操作系统平台供应商分析
- 第29页:中国平板电脑应用软件开发商分析
- 第30页:中国平板电脑电信运营商分析
- 第31页:中国平板电脑服务供应商分析
- 第32页:中国平板电脑渠道商分析
- 第33页:中国平板电脑周边设备制造商分析
- 第34页:趋势一:三封闭一开放一追赶
- 第35页:趋势二、三:技术制造领导市场,全线规则难成形
- 第36页:趋势四、五:外在创新大于系统本体,整合硬件优势
- 第37页:趋势六、七:盈利集中在下载、广告、应用内收费
- 第38页:趋势八、九、十:潜力巨大,但难与全球同步
- 第39页:附录:平板电脑产业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