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品牌结构
1、主流品牌关注度分布
(图2)2008年Q3最受用户关注的十大液晶电视品牌关注分布
2008年第二季度 |
2008年第三季度 | ||||
排名 |
厂商名称 |
关注比例 |
排名 |
厂商名称 |
关注比例 |
1 |
20.5% |
1 |
18.2% | ||
2 |
11.6% |
2 |
10.8% | ||
3 |
10.7% |
3 |
10.6% | ||
4 |
8.5% |
4 |
8.9% | ||
5 |
7.3% |
5 |
8.3% | ||
6 |
7.1% |
6 |
7.1% | ||
7 |
6.5% |
7 |
6.5% | ||
8 |
6.4% |
8 |
6.3% | ||
9 |
4.8% |
9 |
5.9% | ||
10 |
4.2% |
10 |
4.5% |
2008年第三季度,索尼以18.2%的关注比例高居榜首,领先排名第二的LG7.4个百分点。LG和三星的关注比例相差不多,分别为10.8%和10.6%,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海信与夏普的关注度处于同一级别,分别为8.9%和8.3%,两者只相差0.6个百分点。创维以7.1%的关注度排在第六位,与前面的夏普有1.2个百分点的差距。
飞利浦进入2008年后,关注度急转直下,接连被LG、三星、海信等其他主流品牌反超。其目前的关注度为6.5%,仅比康佳高0.2个百分点,因此很容易被康佳超越。东芝的关注度为5.9%,排在第九位,与前面的康佳相差不多。TCL虽然排在最后一位,但是将十强的最低要求卡在了4.5%,入围门槛较第二季度提高了0.3个百分点,可见液晶电视市场各品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了。
与2008年第二季度相比,十强中的合资品牌的关注度均呈下降之势,以索尼的降幅最大,为2.3%,其次是东芝,降幅达到1.2%。国产品牌除TCL之外均呈上升趋势,海信关注度的提升幅度高达2.5%。康佳首次跻身十强之列,并获得第八的排名。
在中外液晶电视品牌的实力对决中,国产品牌在十强中占据四个席位,关注比例之和为26.8%;合资品牌占据六个席位,关注比例之和为60.3%,是国产品牌的2倍多,可见在液晶电视领域合资品牌占据明显的领先优势。
2、五大主流品牌关注比例走势
(图3)2008年1至9月五大主流液晶电视品牌关注比例走势对比
索尼——持续下降
2008年1至9月,索尼的关注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6月的关注度达到最高点,不过随后便开始下滑,9月较6月共下滑了4.7个百分点。
6月,索尼2008年春季液晶电视新品的宣传推广活动达到了高潮,关注度也随之节节攀升。但是当其他品牌,尤其是三星和创维等国产品牌为了冲刺奥运消费而大幅降低产品的价格时,索尼的品牌优势被削弱,相对偏高的价格使其人气开始下滑。
8月,索尼的关注度降势依旧,为了缓解局面,借助消费者对奥运的热情,索尼斥巨资投放电视广告宣传BRAVIA新品。不过,此番宣传以及奥运营销并为达到预期效果,索尼的关注度仍然止不住下跌的趋势,看来索尼亟需推出过硬的新品来聚敛人气。
LG、三星——胶着之势
2008年年初,LG的关注度远远不及三星,但是随着LG人气上升以及三星人气的下降,LG在3月份将三星追平,4月份LG便开始反超三星。5月份,LG与三星的关注度双双回落,6月均跌入谷底,7月同时反弹回升,8月9月,平稳前行。从3月份开始,LG和三星的关注度走势变化趋于同步,由此可见,这两个品牌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LG正在分流三星的潜在用户。
夏普、海信——一上一下
夏普和海信在2008年1月份的关注比例相差不多,几乎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但是在随后的几个月,夏普缓慢上行,海信在2月受挫后,一路追赶着夏普。前7个月,夏普的关注度一直高于海信。可以到了8月9月,夏普人气急速下滑,海信却平稳上扬。
究其原因,海信积极参与8月、9月国产品牌的大降价,32英寸液晶电视甚至跌破了3000元的关口。而夏普为保持高端的品牌形象和高额利润仅在一小部分产品上降价,降价的力度远远不如海信,甚至由于不满国美单方面降低夏普产品的价格而闹出“降价门”风波。在价格方面的强硬态度让夏普的人气打了折扣,同时使海信趁机超过了夏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