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手机对垒数码相机 消费者选择调查
--2007年消费者对不同价位数码相机与照相手机选购调查报告
分页浏览|全文浏览2007-08-18 06:28 【CNET中国·ZOL 原创】 作者:侍文叶 评论
一、市场概述与主要观点
自从手机引入卡尔蔡司镜头、自动对焦等技术之后,拍照手机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此后,拍照像素不断突破500万,并且700万像素机型相继出现在手机市场上。而拍照手机的不断升级,使得照相手机与数码相机之间是否能被取代的争论话题便开始不绝于耳。
但是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500万乃至700万像素的照相手机在价位上仍是偏离市场主流消费群体的。无论是数码相机还是照相手机,普通用户一般能接受的产品价位在4000元以内。
鉴于此,互联网IT消费调研中心对不同价位区间消费者购买数码相机与手机的意向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历时三天,共回收总样本量2758份,有效样本2499份,样本有效率为90.6%。通过调查,ZDC总结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 2000元内消费者选购产品比较单一,往往集中在一类产品之上,其中,一半以上的用户优先选择照相手机。
• 2001-3000元之间消费者仍优先选择购买照相手机,但是所占比例跌至四成以下。选择二者组合的用户所占比重提升。
• 在3001-4000元这一价位区间中,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更加广泛。数码相机与手机价位平衡的组合成为首选,且选择数码相机的用户以微弱优势超过选择手机的用户。
• 随着价位的变化与走高,消费者对数码相机的选择更为慎重,中高端相机的购买倾向较为突出。
二、不同价位产品调查
无论是数码相机还是拍照手机,2000元以下、2001-3000元与3001-4000元这三大价位区间均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因而ZDC主要在这三大价位区间进行调查。
(一) 2000元以内产品调查
1、2000元内数码相机与手机调查
2000元的价格分水岭上,将手机的中端与低端区分开来,同时也是消费类数码相机中低端与中高端的价格分割线。以下,消费调研中心ZDC根据2007年7月数据调查结果来对2000元以内的数码相机以及手机进行分析。
首先是2000元内数码相机占据整体市场的关注比重调查(注:这只表示消费类数码相机的比重),通过这一指标,主要反映在2000元以内的数码相机在市场上的地位。
(图) 2007年7月2000元及以下与2000元以上数码相机关注比例对比
通过7月份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类数码相机市场上2000元及以下的机型已经占据了近六成的关注度。并且这一价位区间当中涵盖市场主流的700万像素机型,性价比较高的600万像素机型以及竞争力较强的800万及以上的产品,因而吸引消费者青睐。
从这一分布来看,对于消费者来说,2000元左右足以选择到一款比较适用的数码相机,甚至选择一款1000万像素机型如三星 S1050都成为可能。
其次是2000元内照相手机像素分布对比。通过关注调查,显示当前中低端手机市场上主流产品分布状况。
(图) 2007年7月2000元内不同像素手机关注比例分布对比
根据7月份关注调查结果显示,在2000元以内100万像素产品占据近四成的关注比例,在低端市场上处于主流的位置。但是200万像素产品仅以3个百分点的差距随后,且相比100万像素级别的机型来看,200万像素产品更具竞争优势。
其他像素产品累计关注比例仅为25.6%。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价位区间当中,300万像素机型也有零星分布,这就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2、2000元以内消费者产品选择状况调查
据ZDC关注统计结果显示,7月份数码相机的主流价位区间已经顺利过渡到1500-2000元之间。而手机市场当中,1000-2000元之间的产品更是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这就为消费者在2000元以内产品选择提供参考。
选购单一,200万像素手机优先选择率较高。
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在2000元内消费者选购产品比较单一,往往集中在一类产品之上。其中,一半以上的用户将具有200万像素的手机作为选购的主要对象。在ZDC的关注调查中显示,虽然200万像素的主流价位在2000元以上的空间,但是也有不少机型由于价格不断下调降至1000-2000元之间,如索爱K750C,索爱W810C等。因而增加消费者选择空间。
满足即可,三分之一以上用户选择数码相机。
当前,数码相机的主流价位已经降至1500-2000元这一区间,并且在1500元以下也有不少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如索尼S650等机型,在像素上已经能足以满足普通消费者需求,因而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用户表示会选择数码相机。
选择组合购买用户较低,仅为10.2%。
从目前数码相机与手机的价位分布来看,选择千元以下的手机与低端数码相机的组合也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一个可能。但由于2000元对于购买两款产品来说合理分配的可能较小,因而在本次调查中,仅有10.2%的网友表示,选择这两类低端产品的结合。
- 第1页:2000元以内消费者产品选择状况调查
- 第2页:2001-3000元之间消费者选择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