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新月异的手机市场,新品的出现往往成为市场发展的风向标。每一款新品在一定程度上均反映了市场发展的主流与趋势,因而受到消费者与手机厂商的关注。在2004年年末的市场拼杀中,国产手机厂商显得力不从心,欲以新品迎来2005年第1季度市场开门红。而国外厂商为进一步拓展市场,也将新品作为实力的展现,重视新品在市场的推广。此外,手机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使得消费者日益理性,当降价带动市场的作用降低时,新品便成为刺激市场发展的动力因素之一。
一、市场新品概况
2005年第1季度,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对中国手机市场进行新品监测统计,共涉及厂商52家,其中24家厂商上市新品累计68款。从新品数量对比上来看,国外厂商以3个百分点的比例高于国产手机新品比例。具体对比情况见下图。
2005年第1季度上市新品手机中,国外8大厂商上市新品数量为35款,新品数量较为集中,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强。面对国外厂商的市场蚕食,国产手机厂商不甘示弱,在2005年第1季度中,16家手机厂商共上市新品33款。相对而言,国产手机新品数量较为分散。虽然国产厂商托普以8款新品位居上市新品数量排行榜第二的位置,但国产厂商在整体实力上弱于国外厂商。
在2005年第1季度有新品上市的24家厂商中, NEC以10款新品占据排行榜首位。具体厂商及上市产品数量、新品型号见下表。
2005年第1季度上市新品手机数量分布
国别 | 排名 | 品牌 | 新品数量 | 新品类型 |
日本 | 1 | NEC | 10 | |
中国 | 2 | 托普 | 8 | |
韩国 |
3 |
7 |
||
韩国 |
4 |
5 |
||
芬兰 |
5 |
4 |
||
日本/瑞典 |
5 |
4 |
||
美国 |
7 |
3 |
||
中国 |
7 |
英达华 |
3 |
|
中国 |
7 |
3 |
||
中国 |
7 |
3 |
||
中国 |
7 |
3 |
||
中国 |
12 |
2 |
||
中国 |
12 |
2 |
||
中国 |
13 |
1 |
||
中国 |
13 |
1 |
||
中国 |
13 |
1 |
||
中国 |
13 |
东信 |
1 |
|
中国 |
13 |
杰特 |
1 |
|
中国 |
13 |
南方高科 |
1 |
|
中国 |
13 |
清华紫光 |
1 |
|
中国 |
13 |
维开 |
1 |
|
中国 |
13 |
1 |
||
日本 |
13 |
三洋 |
1 |
|
日本 |
13 |
松下 |
1 |
韩系厂商LG与三星累计上市12款新品,数量相对较为集中。作为手机大鳄的芬兰手机厂商诺基亚与美国厂商摩托罗拉在2005年第1季度分别上市新品4款与3款。虽然数量不多,但上市新品均为两大厂商市场代表力作。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摩托罗拉目前已经取消了智能手机MPx上市计划与市场推广计划,但其最为一款新兴的智能手机代表仍较为消费者所关注。
上市新品数量分散是第1季度国产手机厂商的一大特征,这也是国产厂商在单独对垒国外手机厂商时的一大软肋。托普在本季度脱颖而出,以8款新品在新品数量排行榜上位居第二。
从上市的68款新品来看,整体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市场在时间上的周期性决定了新品的上市契机。在中国市场上,3月份迎来第1季度销售与关注度的高峰时期,对于产品在市场推广极为有利,促使1季度新品手机主要集中于3月份。
其次,上市新品中高、中、低端产品同台竞技,产品差异化明显。在高端市场上,智能手机、PDA手机等引领手机市场,百万像素手机已是高端手机的必备,操作系统与平台界面成为高端手机的形象代表。在2005年的3G手机关注度日益高涨时,3G手机应运而生。在本季度上市新品中,3G的代表LG C260、TCL1688跃然面市。中端手机仍市场的主流,其像素仍以30万级为主,价位也能够为普通消费者所接受。虽然无像素的手机正在面临市场淘汰的情景之中,但作为厂商低端市场的主攻利器,在本季度也有新品上市。其中,诺基亚贴牌机型3128就是上市的低端机型代表之一,但在整体性价比上略逊一筹。此外,音乐手机也成为新品手机市场的一个亮点。
再次,国产手机新品面市涵盖高中低端市场,其中采用高端PPC配置的多普达699成为国产高端电脑手机的代表。国产上市新品中,中低端市场上产品相对较多。
- 第1页:市场新品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