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购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许多网友都已对此习以为常。然而,异军突起的同时,网络购物的维权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并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焦点问题。
据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统计,2009年该网站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21657宗,同比增长率高达248.58%。许多网友也都无奈地表示,在享受网络购物便捷、经济的同时,不得不面对维权困难的现实。
(图) 面对席卷而来的网络购物,消费者真可以放心体验吗?
究竟哪些原因导致网络购物后维权如此艰难呢?消费者又可以通过哪些措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呢?针对这些问题,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特地进行了调查和总结,以期为消费者提供参考。
网络购物维权难,原因何在?
责任主体“蒸发”,有理无处说
网络市场具有虚拟性、隐匿性、流动性的特点,卖方进行网上业务时,往往只将虚拟店铺信息、商品描述放在网上,并不注明实际地址及真实有效的人员身份信息。虽然淘宝、易趣等大型网络购物平台都要求商家进行实名信息登记,但现实中,使用假身份证等无效证件登记的情况屡有发生,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网络购物中,消费者难以了解商家的真实信息。网络购物出现纠纷后,商家突然“蒸发”的现象层出不穷,不但令消费者无可奈何,也给工商、消协等部门的调查、调解带来很大困难。
举证困难
维权过程中,消费者与商家交涉,无疑要举出相关的证据,如果是到有关部门、机构投诉就更是如此了。以手机产品为例,12315热线在受理时,会要求消费者提供购机发票以及其他与网络交易相关的证据(如商家对货物质量、性能的描述、服务条款、承诺等)。
但由于网络购物的虚拟性等特点,获取交易证据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困难。整个交易过程都通过网络操作完成,双方对货物数量、质量、价格,以及购买后的保障服务、解决争议的方式等都没有具体的书面约定。
另外,交易过程中的各种电子文档很容易被篡改、伪造,商家打出的广告也可以很容易地被删除,许多不良商家还会以各种借口拒不开具发票……这些都给消费者举证带来了困难。
多为异地交易,维权成本高,操作困难
不受地域限制,足不出户,即可购买到各地的商品,这是网络购物吸引无数网友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不受地域限制的便捷性也给网络购物的维权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网络购物出现纠纷后,考虑到交通成本,消费者往往很难亲自上门说理协商,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电话、聊天软件、电子邮箱等方式进行沟通。这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自己维权的力度和效果。
另一方面,异地购物也增加了消费者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的难度。受管辖权限的限制,12315等部门难以进行跨区域调解,发生纠纷时,消费者必须向卖方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投诉。这既增加了维权过程中信息沟通、证据提交等环节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商部门的调解力度。
法律保障不到位
虽然我国现在已经有多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规,如《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但这些法规多是以规范传统的现场交易为基础,运用于新兴的网络交易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空白,效力不足。
- 第1页:网购维权四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