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热点推荐

2007-2008年中国主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分页浏览|全文浏览2008-01-30 06:28    【CNET中国·ZOL 原创】 作者:李鹏飞     评论
品牌:华硕 主板 回到顶部阅读

市场发展概述

一、市场发展概述

  2007年,主板市场大者恒大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但“通路五虎”的迅速崛起出乎很多业内人士的意料。

  主板市场价格战贯穿全年

  2007年,通路品牌将产品定价指向台系一线品牌,利益受到触及的台系一线品牌自然给通路品牌上演低端釜底抽薪,导致市场价格战更加激烈。

  Intel平台是2007年更新换代的主角

  从年初锋芒乍现的P965到从4月迅速走红的P35,Intel再次主导新一轮淘汰赛。随后,Intel为了树立高端领域的地位,顺势推出了旗舰级X38芯片组,而可以搭配1600MHz前端总线Core 2 Extreme QX9770的X48亦是蓄势待发。

  AMD在芯片组领域也有突出表现

  2007年初,AMD推出了收购ATI后首款桌面级芯片组AMD 690G,它的发布与成功奠定了AMD在芯片组领域的地位。此外,在资源并不充分的情况下,AMD选择了包装昔日RD580,AMD 570X则成为市场中一匹新的黑马。

  NVIDIA与AMD、Intel处于竞合的状态

  NVIDIA与AMD、Intel一直处于竞合的状态。2007年,NVIDIA并没有在AMD平台推出革命性产品,依然延续NF5系列芯片组的路线。入门级IGP市场则推出MCP68等升级产品。然而在Intel平台,NVIDIA斩获颇丰,首次进军Intel平台IGP市场,GeForce7板载GPU这块“敲门砖”让NVIDIA在Intel平台收获不少。在Intel平台高端领域,NVIDIA则以“小改款”的姿态成功在2007年末推出了NF780i-SLI。

回到顶部阅读

品牌结构研究

二、市场结构研究

(一) 品牌结构


2007-2008年中国主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图) 2007年中国市场最受用户关注的15大主板品牌分布

  华硕以25.8%的关注比例成为2007年度最受中国用户关注的主板品牌。ZDC认为,华硕取胜的优势主要有两点:第一,华硕主板产品线长。在芯片级厂商发布新品后,华硕根据产品权重,普遍会推出10款左右的相关产品。并且,华硕可以把一款芯片组主板细分为高、中、低端,这是其他主板厂商望尘莫及的。第二,华硕以高端产品见长,实力的体现足以吸引不少DIY用户的关注。

  技嘉位于排行榜的第二位,获得11.4%的关注比例。ZDC认为,首先,从P965芯片主板开始,技嘉开始大力推广超耐久概念,一直延续到如今的超耐久2代技术。其次,技嘉不惜成本的设计风格及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让其在终端市场受到欢迎。此外,技嘉在推广上的速度也是其制胜的关键,在芯片组发布的第一时间总能看到技嘉推出的主板,此点亦体现在Intel、AMD两大平台。

  排名第三的是微星,获得10.1%的关注比例。排在第四名的是映泰,获得7.9%的关注比例。映泰除了在Intel平台高端产品线高屋建瓴以外,还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AMD平台,2007年初开始锋芒乍现的TForce系列仍被AMD平台用户奉为经典系列。

  昂达是唯一进入用户关注度排名前五位的大陆通路主板厂商,获得7.2%的关注比例,昂达对IGP主板的操作有独到之处,与三大芯片级厂商密切的合作关系及产品方面的优势使得昂达IGP主板在DIY市场中表现突出。

  磐正与精英两大厂商的关注比例接近,分别是5.5%与5.0%。其中,磐正在经历过分家事件之后,产品出现了滞后的情况,导致其用户关注度有所下滑。但在2007下半年其开始重整旗鼓,在AMD平台扳回一局。精英在2007年逐渐退出了高端市场的争夺战,其主流产品售价逐渐向二线及通路品牌看齐。

  七彩虹升技、富士康与梅捷四大厂商以较小的关注度差距依次排开,关注比例在3%-4%之间。相比之下,捷波华擎、Intel、双敏四大厂商的关注比例较低,关注度均在3个百分点以内。

  总的来看,主板已经成为成熟型缓增长市场,之所以用成熟缓增长形态来形容2007年主板市场,是因为华硕、技嘉和微星三大主板品牌共占据了整体市场近50%的关注份额,处于半垄断的态势,致使其他品牌的增长空间并不是很大。

回到顶部阅读

产品结构研究

(二) 产品结构

1、平台


2007-2008年中国主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图) 2007年中国市场不同平台主板关注比例分布

  2007年,AMD、Intel两大平台主板的关注比例分别为52.0%和48.0%,AMD平台以小幅度优势占据上风。

  ZDC认为,AMD平台主板关注度较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虽然Intel平台在芯片组数量方面远远超过了AMD平台,但价格依旧是决定关注度高低的重要砝码。相对来看,AMD平台无论是芯片组还是处理器,其价格均低于Intel平台产品。

  其次,AMD平台接口较为统一,从K8架构Sempron到K10架构Phenom系列处理器,均可以使用在Socket AM2接口上。据调查,中国PC用户攒机预算普遍在3000元左右,在AMD平台则可以找到种类丰富的IGP主板及300元内处理器,这也是AMD平台在市场上关注度较高的原因之一。

2、芯片组

2007-2008年中国主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图) 2007年中国市场最受关注的前十大主板芯片组

  2007年初AMD发布的AMD 690G IGP产品位居主板芯片组排行榜第一位。究其原因,在AMD 690G发布以前,并没有一款IGP主板能给用户带来如此明显的性能改观。再配合上至台系一线,下至二线、通路品牌的推广,AMD 690G主板自然成为2007年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排在第二和第三名的分别是Intel P35和Intel P965芯片组。Intel为了提高在CPU领域的领导地位,将其Core微架构处理器前端总线提升至1333MHz,与其搭配的Intel P35也应运而生。虽然当时Intel P965芯片组在市场上依然火热,但在规格、价格面前,Intel P965只能败下阵来,屈居第三名。

  NForce570 Ultra排在第四位,获得6.5%的关注比例。排在第五位的NForce 630A也称为MCP73,MCP73可谓是NVIDIA在Intel平台IGP领域的开山力作,占据6.1%的关注比例。

  Intel平台老将945GC和945PL占据第六和第八的位置,分别获得5.6%与3.5%的关注比例。NForce 520凭借对Socket AM2接口处理器的良好支持及价格方面的优势,受到用户的青睐,赢得4.9%的关注比例。

  NForce 560位于第九位,获得3.0%的关注比例。老当益壮的945P也有不俗的表现,占据2.2%的关注比例,名列第十。

回到顶部阅读

价格结构研究

(三) 价格结构

1、不同价格区间结构调查


2007-2008年中国主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图) 2007年中国市场不同价格区间主板关注比例分布

  ZDC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500-800元主板在市场上的关注度最高,达到45.0%。其次是500元以下的低价主板,占据32.0%的关注比例。相比之下,801-1200元与1200元以上主板的关注度较低,分别为13.7%与9.3%。

  ZDC认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消费者的目光仍主要聚集在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上,这也使得500-800元主板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相比往年,2007年低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除了二线和通路厂商在500元以下主板市场精耕细作以外,台系一线主板品牌也介入了价格战,导致500元以下主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关注度上升。

2、不同价格区间产品走势

2007-2008年中国主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图) 2007年1月-12月不同价格区间主板关注比例走势

  从关注度走势上看,2007年500元以下主板的关注度上升势头明显,关注比例由年初的22.6%提升至年底的42.5%。在此影响下,500-800元主板的关注度呈现下降的态势,第三季度降势明显。801-1200元主板的关注度也逐步下降。相比之下,1200元以上主板的关注度走势相对平稳。

  总的来看,2007年,500元以下主板的关注度大幅上升,从9月份开始,其关注度已经超越500-800元主板,正式登上主流的位置。这主要是由于:其一,以往库存、过时、杂牌产品独占此价格区间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500元以下产品转而被高性能IGP和高性价比主板所占据,因此受到不少用户的关注。

  其二,从品牌结构来看,以往500元以下市场主要以大陆通路、三线品牌为主,但在2007年,台系一线主板品牌也开始重视此价格区间市场,经过多款热门产品的冲击后,500元以下主板市场表现活跃,因此关注度随之上升。

回到顶部阅读

价格指数研究

三、市场价格研究

1、价格指数研究


2007-2008年中国主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图) 2007年1月-12月中国主板市场价格指数走势

  1月和2月是IT市场传统淡季,主板厂商通常会采取降价让利的手段吸引用户关注,而此时市场购买力多为入门级用户,因此市场价格出现下滑,价格指数下降了0.7个百分点。

  3月,春季开学采购潮和暑促预热已经开始,接踵而来的前期活动开始步入正轨,市场价格再次出现滑落,价格指数下降了2个百分点。

  3月至5月是2007年第一个销售旺季。除了用户购买力增强以外,芯片级厂商开始推出重量级产品。旗舰级产品注定其价格也会较为昂贵,伴随用户的蜂拥而上,市场价格出现上涨。

  进入6月以后,随着高端产品价格逐渐回落,伴随高端衍生出的中高端产品开始在市场中流通,市场价格又开始回落。

  8月至9月期间,通常是黄金周来临前的杀价期,各种促销让利、降价活动在8月至9月期间呈现井喷的局势,也使得主板市场的价格跌至谷底。

  10月至11月期间,圣诞节即将到来,芯片级厂商通常会在此时发布概念级平台,包括X38芯片组、处于预热期的NF780i-SLI芯片组。此时用户采购行为也多为高端平台,导致主板价格开始上涨。

  12月正值年末采购高潮,用户消费行为并非过于理性,高端产品也打开了销路,因此市场价格仍居高不下,最终主板市场的价格降幅达到了1.41个百分点。

2、平均价格研究

2007-2008年中国主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图) 2007年1月-12月中国主板市场产品均价走势

  2007年主板市场平均价格走势相对平稳,与季节性促销、淡季、旺季销售情况有较为直接的关系。2月春节采购旺季,主板市场平均价格达到了波峰803元。6月份伴随年中价格战的白热化时期,主板市场价格降至了谷底717元。

  总的来看,2007年主板市场平均价格最高与最低差距为86元,最终12月份主板市场的均价停留在798元。

3、细分价格研究

2007-2008年中国主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图) 2007年1月-12月高中低主板市场价格指数走势

  2007年高、中、低端主板价格走势依然是高、低端呈现出的变化较为明显,中端市场呈现出平滑的曲线。

  从低端市场的价格走势来看,年初AMD 690G发布以后,使500元以下市场发生急剧变化。在3月至4月期间,低端主板市场价格走势达到较低的水平。随着500元以下市场芯片组的逐渐丰富,从4月开始低端主板市场价格指数开始回升,7月份达到小高潮。7月过后则是主板厂商对年末市场的一次冲刺,台系、通路纷纷介入了价格大战。终于在9月份,低端主板市场再次崩盘,9月份降至历史最低点。随后的10月至11月期间,主板价格指数逐渐开始回升,上涨终止于12月采购潮开始前。

  高端市场的价格从年初就开始一路下跌。直到5月份P35芯片组的发布,价格才开始回升。由于通路厂商的推广到位,6、7、8月高端主板市场经历了跌停、涨停、跌至谷底的三个重要阶段。进入9月份以后,除Intel以外,AMD也加入了高端市场的争夺,从而促使高端PC硬件一路走俏,9月至11月主板价格一路飙升。

回到顶部阅读

市场竞争格局研究

四、市场竞争格局研究

(一) 整体市场竞争格局

  2007年主板市场分为三大核心阵营,其组织架构分为台系一线主板厂商、二线主板厂商、大陆通路主板厂商。以下对三大阵营的市场竞争格局进行分析。

  技术扁平化

  主板核心技术牢牢掌控在三大芯片组供应商手中,主板厂商要做的是增加芯片组的附加功能。在这一点上台系一线主板品牌依然处于领先地位,回归应用层面来看,使用PC和玩PC的用户比例正在倾斜,理性消费的回归让本不明显的技术优势日渐失宠。原料采集的开放性,品牌与制造商的明确分工让大宗采购的优势荡然无存。主板厂商之间相差的并不是资源,越来越多的资源已经呈现出开放、扁平的趋势。

  围剿与反围剿的拉锯战

  犹如田忌赛马一样,以往主板厂商之间的竞争通常是进攻对方的软肋。2007年则不同,主板厂商处于抢与被抢的尴尬境地。低端品牌看重的是未曾触及的高端市场,这恰巧触及到了高端品牌的利益。面对低端PC的膨胀发展,高端品牌也不愿看到市场份额的流失,有意的规划出低端产品

  在围剿与反围剿的拉锯战中,主板厂商如何扬长避短是取胜的关键所在。ZDC认为,台系一线品牌将以技术实力巩固其霸主地位,规划有针对的产品试图抢夺入门级市场。二线品牌的处境依然比较尴尬,上有来自台系一线的压力,下有来自通路的围剿,能否安然度过,还看策略上的见招拆招。至于大陆通路品牌,其产品之路还要走很长,发展方向较为广泛。

(二) 重点厂商竞争策略

1、台系一线厂商

  台系一线主板厂商不约而同的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产品研发当中,同时台系一线主板厂商开始对研发和生产作出明确的分工,以便适应灵活的市场变化。终端产品方面,台系一线主板厂商更加注重于节能,在夸张设计的浮华背后,台系一线厂商开始诉求归根本原的道路。

2、通路厂商

  通路厂商较为欠缺的是产品研发实力,仅凭品牌建设和灵通的销路取胜竞争对手是远远不够的。通路品牌竞争策略更加倾向于加强产品的研发实力。2007年,已经有通路品牌开始建立软、硬研发部门,并把产品线拓宽至数码领域。

3、二、三线厂商

  在主板市场中,并不能用夹缝中生存来形容二、三线主板厂商,毕竟它们对主板市场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毕竟全球主板市场的生存空间足够大,而二、三线厂商同样具备深厚的研发实力。更多的二、三线厂商亦准备在产品线方面下功夫,利用产品多元化的优势赢得市场。

回到顶部阅读

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五、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1、品牌结构趋势预测——弱肉强食的生存状态贯穿整个2008年

  从2007年开始,主板行业内部洗牌一直没有停止,并且又有几个品牌相继退出了行业争夺。ZDC认为,弱肉强食的生存状态依然会贯穿整个2008年。总体来看,台系一线品牌将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长,相互产生并购行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在二线主板品牌当中,ZDC认为摆脱了“低端包袱”的华擎将很有可能再次扮演黑马的角色。华擎在2007年中的消沉给大陆通路品牌成长提供了温床,相信酝酿一年之久的华擎将上演一出绝地反击战。

  大陆通路品牌将依然呈高速发展的趋势。2007年表现抢眼的通路品牌逐渐在蚕食二线品牌的市场份额,2008年这一现象将愈演愈烈。

  2008年,台系一线品牌依然会垄断高端市场,多年的实力累积不是其他品牌一朝一夕可以企及的。真正漂亮的战役将在二线与通路品牌之间展开。

2、产品发展趋势预测——Intel更新至P45,革命性技术融入IGP主板

  2008年Intel将正式将桌面级芯片组更新至P45,其将对AMD CrossFireX技术提供支持。同样还是在Intel平台,Skulltrail平台将提供对NVIDIA SLI和AMD CrossFireX两大双卡技术的支持。

  IGP主板将持续保持热度。在2008年中,Intel、AMD、NVIDIA三大芯片级厂商将同时推出基于DX10 API设计的IGP主板。诸多革命性技术也将融入其中,再次让IGP主板性能提升。

  在独显平台领域,上至高端、下至入门级产品均大打超频牌。频率时钟芯片和Windows曾经是高端超频主板的独享,预计2008年即便是500元以下入门级产品也会提供此类功能。

3、价格变化趋势预测——主流芯片组主板价格将击穿300元底线

  ZDC认为2008年主板价格依然会较为极端,例如高端主板可能会超越8999元的鸿沟,入门级主流芯片组也会击穿300元底线。

  首先,类服务器主板将在2008年高速发展,例如Intel官方推崇的Skulltrail平台;AMD官方力挺的“4X4”平台。这些概念型平台的核心推广厂商正是台系一线品牌。其次,Intel、AMD、NVIDIA相继会在2008年推出新一代旗舰芯片组,基于此类芯片设计主板自然也是价格不菲。

  低端市场随着台系一线品脾的介入,其价格争夺会变得更加惨烈。在用料相同、芯片相同的情况下,价格高的部分大多来自品牌价值。二线和通路品牌缺少的正是品牌价值。ZDC预测,面对放弃品牌价值的台系一线品牌如洪水般的进攻,2008年主流芯片组主板价格将击穿300元底线。

4、渠道发展趋势预测——以一、二级城市为核心,辐射三、四级城市

  从2007年开始,主板厂商多渠道的操控更加直接。例如台系主板厂商主要以区域分公司的形式控制渠道。随着大区建设的逐渐成形,更大区将由厂商直接操控,形成完整的区域销售体系。通路品牌业务主要涵盖大陆地区,区域纵深方面将有所改观。2008年将形成以一、二级城市为核心,辐射三、四级城市的策略。

回到顶部阅读

ZDC建议

六、ZDC建议

1、对上游厂商

  2007年,芯片级厂商之间的竞争可以比作一场军备竞赛,每家厂商均试图以技术领先优势压倒竞争对手,虽然外围看似非常的热闹,但主板厂商和渠道商均可以用苦不堪言来形容。

  对于终端用户来讲,高速的发展策略直接导致PC平台保值度的降低。虽然大部分用户并不会去追赶硬件的时髦,但PC平台迅速贬值相信是所有终端用户不愿意看到的。

  ZDC认为,实力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希望芯片级厂商控制正确的速度,再追新求速的同时保持稳定、长久的发展。

2、对中间渠道商

  从2007年开始,大城市PC更新换代的数量已经开始放缓,而高速发展的DIY领域则是涉及概念及超频高端玩家族群,但基数仍然非常小。反而二、三级城市PC增长数量迅猛,部分二级城市PC用户开始添置第二台电脑,而三级城市用户也有强烈的升级需求。

  稳固大城市占有率的同时,ZDC看到二、三级城市大量的需求。因此建议渠道商在2008年将渠道纵深切入二、三级城市,将更多好产品带给二、三级城市用户的同时,也可以保障2008年销量的稳定增长。

3、对终端消费者

  对于消费者采购来讲,随着低端市场被IGP主板的垄断,PC整体价格将进一步下降。随着超频的兴起,中高端主板市场受关注程度将急剧上升。ZDC建议消费者选购主板时,除了参考价格以外,更多应该考虑自身的需求,选择专项型主板。

频道热词:touch4  黑莓论坛  Apple手机  
视觉焦点
调研中心专项研究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主板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
  • 系列
查看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