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中小企业市场正在成为PC行业最显而易见的机遇,同样,也正成为PC厂商拉开差距的最主要因素。专家分析称,接下来的三年时间之内,在中小企业市场所占的份额就能决定厂商的排名。
市场环境的复杂多样、不讲规则的丛林竞争、严重失衡的区域市场、难以琢磨的用户需求……如果私下交流,PC厂商的管理者们都能倒出一肚子的苦水。但是在这不能撤退的中小企业市场,谁也不敢将中国PC行业最具潜力的市场拱手相让。
对于毫无章法可循的中小企业市场而言,对用户需求的观察与研究应该放在第一位,忽视用户需求必将付出沉重代价。基于此,在本期《2007年中小企业PC市场盘点》专题的开篇我们就奉上一篇调查报告。本报告历时20天,通过中国计算机报调研中心呼出问卷,通过赛迪网、IT世界网和IT168网站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与1252位分布在国内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管理者和IT采购人员做了充分交流。这么大的行业跨度、区域跨度,这么大的样本量,在业界当属首次。
调查发现距离,距离催生动力。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我们惊讶地发现,大多数中小企业用户的需求与我们的印象相差甚远,也与厂商宣传的内容南辕北辙。比如,业界长期认为显示器的主流尺寸越来越大,20、22英寸的LCD显示器已经基本为消费者接受。但我们调查的结果却意外显示,过半数的中小企业用户依然青睐17英寸的正屏显示器。同样,在“3999现象”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发现,有六成的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依然是最基本的性能稳定。聚沙成塔,只有通过各个层面的调研、整理和分析,中国中小企业PC市场需求特征的轮廓才能更加清晰。
我们努力尝试把PC厂商的策略放在不同区域背景下进行解读—这才是真实的PC厂商的生存与挣扎。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中国PC行业最大特点,单一的市场研究若没有区域维度作为支撑,很容易失于偏颇。在西北等欠发达区域,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刚刚开始考虑购买PC,而在华东市场,ERP等信息化应用已逐渐为大多数用户所接受。区域的不平衡是把双刃剑,逐渐成为厂商的最大机遇和最大阻力。于是,本期专题我们挑选了沈阳、成都、西安和上海作为研究样本,试图梳理出上述城市代表的四大区域内中小企业PC市场现状与问题,以便读者对不同的区域市场分别做出判断。
在所有涉足中小企业业务的PC厂商中,每个优秀厂商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由一个完美无暇且不可分割的结构组成。但因为细节的差异,每个厂商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也各有不同—或注重产品,或注重市场推广,或在营销方式上推陈出新。所以,本专题试图用一种标签式的解构法横切这些厂商的SMB战略的各个剖面。比如对于庞大的宏基,我们选择了研究其创新渠道的开拓;传奇的联想,我们挖掘了其营销的独到之处;SMB新贵惠普,我们横切了其对待用户和伙伴的姿态。
渠道是中小企业市场的永恒话题。尤其对在纵深的区域市场方向感不强的国外厂商来讲,渠道的重要性更为明显。本专题涉及的五大PC厂商在渠道方面每年都动作频繁—或扩张渠道阵营,或调整渠道政策,或增加培训投资。鉴于渠道商在厂商端和用户端的重要且微妙的作用,在“厂商篇”,我们着重研究了各自的渠道现状和打算。
- 相关阅读:
- ·2015年8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
//zdc.zol.com.cn/538/5386575.html - ·2015年8月中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
//zdc.zol.com.cn/538/5383079.html - ·2015年上半年一体电脑市场研究报告
//zdc.zol.com.cn/537/5379989.html - ·2015年8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报告
//zdc.zol.com.cn/537/5379209.html - ·2015年8月中国平板电脑市场报告
//zdc.zol.com.cn/537/5379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