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发展概述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进入调整期,整体市场产销规模增长幅度均远低于2010年水平,部分城市的宏观政策亦对局部市场产生一定影响。本篇报告将从市场规模、车型结构、品牌格局、价位及地区分布等方面对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2011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述
(一) 行业概述
整车产销量增长速度大幅下降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0.84%和2.45%,与2010年的32.44%和32.37%相比出项大幅下降,产销规模增长几乎陷入停滞。
SUV汽车销量涨幅居乘用车首位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中运动型多用途车(SUV)销量159.37万辆,与2010年相比同比增长20.19%,销量增长幅度位居乘用车市场首位。
豪华车成为低迷市场中的亮点
整体市场增长放缓的同时,豪华车、跑车等高端车型并未受到强烈冲击,成为市场中的一大亮点,豪华车企业对国内市场亦普遍持乐观态度。
大众在市场中占据较大关注份额
从用户的关注情况来看,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中大众以16.2%的关注比例高居首位,朗逸、捷达、POLO等车系对用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 基本特点
•一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以售车为主的盈利模式有待调整。
•置换逐渐成为用户购车的主要目的,低端车型前景不容乐观。
•道路承载能力开始对汽车市场产生影响,二三线城市亦开始探索治堵。
•随着使用成本的提升,用户意识发生转变,租车成为替代买车的另一种可能。
•消费者维权意识提升,相关部门已开始着手实施汽车“三包”政策。
•节能车标准提高,汽车相关技术向更高一层发展。
•SUV汽车与MPV汽车在年度销量占比和用户关注度方面均获得提升。
•10-15万元价位车型在国内汽车市场中占据最大的关注份额。
•进口汽车在市场中的关注比例较2010年同比增长3.9个百分点。
•1.6-2.0L排量车型对用户有更大的吸引力。
•MT类变速器车型所占关注比例有所下降,但依然过半。
2011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一) 行业规模
市场产销规模增速大幅下降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规模增速大幅下降。与2010年超过30%的增长幅度相比,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产量为1841.89万辆,同比增长仅0.84个百分点。销量方面,市场整体销量为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45个百分点。
(表)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及同比增长率
2011年 | 销量 | 销量同比增长率 | 产量 | 产量同比增长率 |
产销(万辆) | 1850.51 | 2.45% | 1841.89 | 0.84% |
按照不同类型车中划分,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量为1012.27万辆,运动型多用途车(SUV)与多功能车(MPV)的销量分别为159.37万辆和49.77万辆,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为225.83万辆,四者同比涨幅均低于2010年水平,其中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了9.38%。
(表) 201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不同类型车种销量
2011年 | 基本型乘用车 (轿车) | 运动型多用途车 (SUV) | 多功能车 (MPV) | 交叉型乘用车 | 乘用车合计 |
销量(万辆) | 1012.27 | 159.37 | 49.77 | 225.83 | 1447.24 |
同比增长率 | 6.62% | 20.19% | 11.74% | -9.38% | 5.19% |
从不同类型车种在乘用车市场中的销量占比来看,2011年国内乘用车市场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仍占有较大比重,销量占比为69.9%,其与2010年相比出现小幅上升。运动型多用途车(SUV)销量占比11.0%,上升了1.4个百分点。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占比有所下降。
(图) 201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不同类型车种销量占比分布
2销量走势及车型结构
从2011年1-12月的走势来看,中国轿车销量在年内走势与2010年类似。年初与年末轿车销量较高,其中1月桥车销量达到107.4万辆,与2010年同期相比有一定增长。2月销量相对较低,为63.36万辆。12月轿车销量为94.84万辆。
(图) 2011年1-12月中国轿车市场销量走势
MPV汽车销量走势相对较为平稳,1月份销量为4.72万辆,2月份销量2.94万辆,较2010年均有所增长。12月销量为4.47万辆,略低于去年同期。与MPV市场不同,SUV汽车销量在上半年波动较为明显,但在下半年逐渐呈现出上升的整体趋势。
(二) 行业关注指数
关注指数在年内呈下降走势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中,用户关注指数在年内呈下降走势。第一季度关注指数在年内处于最高水平,在第一季度的三个月内,用户关注指数分别为186.52万、190.14万和187.80万。9月为关注指数在年内的最低点,9月汽车市场整体关注指数为104.03万。
2011年中国汽车行业结构分析
(一) 车型
1、不同车型关注比例分布
在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中,紧凑型车、小型车、SUV汽车拥有相对较高的关注比例。其中紧凑型车的关注比例最高,为35.5%,与第二名相比高出近一倍。小型车和SUV汽车的关注比例分别为17.9%和15.5%,较为接近。
2、不同车型关注比例对比
与2010年相比,MPV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中所占的关注份额有较为明显的增长,由3.2%上升至5.5%,上升了2.3个百分点。跑车、SUV汽车、微型车等的关注比例也有所提升。小型车和紧凑型车虽然仍保持较高的关注度,但与2010年相比关注比例分别下降了2.3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中型车的关注比例下降了0.8%。
(表) 2010-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不同车型关注比例对比
排名 | 2010年 | 2011年 | ||
车型 | 关注比例 | 车型 | 关注比例 | |
1 | 紧凑型车 | 36.0% | 紧凑型车 | 35.5% |
2 | 小型车 | 20.2% | 小型车 | 17.9% |
3 | SUV | 14.8% | SUV | 15.5% |
4 | 中型车 | 14.1% | 中型车 | 13.3% |
5 | 微型车 | 5.4% | 微型车 | 5.6% |
6 | MPV | 3.2% | MPV | 5.5% |
7 | 跑车 | 2.3% | 跑车 | 2.9% |
8 | 中大型车 | 2.1% | 中大型车 | 2.2% |
9 | 豪华车 | 1.9% | 豪华车 | 1.6% |
3品牌关注度排名
(二) 品牌
1、汽车品牌排行
(1) 整体品牌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中,大众的关注比例较为突出,其关注比例为16.2%,与第二名之间的差距超过10个百分点。日产排在第二位,关注比例为5.4%。雪佛兰、丰田、现代依次排在第三位至第五位,关注比例依次为4.9%、4.4%和4.3%。
(图)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品牌关注度排行TOP10
(2) 进口品牌
进口品牌方面,奔驰与宝马以较高的关注度排在市场的前两名。其中奔驰的关注比例为14.8%,排在市场首位,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宝马排在第二位,关注比例为14.2%,与2010年相比上升了1.6个百分点。奥迪、大众、保时捷等在进口品牌中也拥有较高的关注份额。
(3) 合资品牌
合资品牌方面,大众以26.8%的关注比例领先于其他品牌,比第二名高出17.4个百分点。日产排在第二位,关注比例为9.4%。大众与日产的关注比例相比2010年均提高了两个百分点以上。排在合资品牌第三位至第五位的分别是雪佛兰、丰田和现代。
(4) 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方面,长城、奇瑞、比亚迪分别排在市场的前三名,三者的关注比例依次为10.2%、9.0%和8.4%,相互之间未形成明显差距。与2010年相比,三者的关注比例均有所下降,其中比亚迪和奇瑞的降幅相对较高,关注比例分别下降了1.8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其他关注度较高的自主品牌还包括长安、一汽、江淮等。
4品牌关注度走势
2、汽车品牌关注走势
(1) 进口品牌
奔驰、宝马、奥迪这三个进口品牌中,奥迪的关注比例在2011年的走势较为平稳,其年度关注比例峰值为10.1%,位于10月,谷值为8.6%,位于6月。相比之下,奔驰与宝马在2011年的关注比例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宝马的关注比例在年内有所提升,由1月份的13.0%升至12月的15.0%。奔驰的关注比例在下半年有明显下滑,至12月降至8.5%。
(图) 2011年1-12月中国汽车市场重点进口品牌关注比例走势
(2) 合资品牌
合资品牌中,大众的关注度较为突出,且其关注比例在全年均与其他品牌拉开一定差距。从年度走势来看,大众的关注比例略有下降,由1月份的27.3%降至12月的26.2%。日产与雪佛兰在年内的竞争较为激烈,二者的关注度排名在年内出现多次交换,且竞争逐渐加剧,1月份日产与雪佛兰的关注比例差距为2.7个百分点,至12月缩小至0.1个百分点。
(图) 2011年1-12月中国汽车市场重点合资品牌关注比例走势
(3) 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之间的竞争相对较为激烈,长城、奇瑞、比亚迪这三个国内关注度较高的自主品牌在2011年1-12月内始终未出现明显差距,且关注比例均出现一定波动。相比之下,奇瑞在12月的关注比例为8.6%,与1月份相比下降了1.4个百分点。比亚迪在12月的关注比例为8.1%,与1月相比未出现明显变化。长城的关注比例在年内出现一定提升。
(图) 2011年1-12月中国汽车市场重点自主品牌关注比例走势
5厂商及价位结构
(三) 厂商
1、汽车厂商排行
厂家关注度方面,上海大众与一汽大众分别以7.8%和7.3%的关注比例排在市场的前两位。与2010年相比,上海大众的关注比例下降了0.8个百分点,一汽大众的关注比例上升了0.7个百分点,二者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除上述两个厂商以外,东风日产、通用雪佛兰、北京现代等厂商在中国汽车市场内也拥有相对较高的关注比例。
(图)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厂商关注度排行TOP10
2、汽车厂商关注走势
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日产在2011年1-12月的关注比例走势来看,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争夺较为激烈,其中一汽大众的关注比例波动较为明显,但随着第四季度关注度的显著提升,其在年末的关注比例与年初相比出现了较大提升。上海大众的关注比例在2011年呈现下降走势,12月关注比例为6.1%,与1月份相比下降了3.1个百分点。东风日产在1-12月的关注比例均低于上述两个厂商,其关注比例在年内也呈下降走势。
(图) 2011年1-12月中国汽车市场重点厂商关注比例走势
(四) 价位
1、汽车价位关注分布
从不同价位产品所占的关注比例来看,中国汽车市场中用户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于5-15万元这一价位区间。其中10-15万元价位的关注度最高,关注比例为24.4%。其次为5-8万元价位,关注比例为18.1%。8-10万元价位的关注比例为14.2%。
2、汽车价位关注走势
从20万元以下各价位在2011年1-12月的关注比例走势来看,5万元以下价位的关注比例有明显下降,关注比例由1月的9.8%降至12月的8.4%,下降了1.4个百分点。同时,8-10万元价位的关注比例也下降了1.3个百分点。相比之下,5-8万元价位和15-20万元价位的关注比例有一定提升,其中前者的关注比例在2011年年末比年初上升了2.3%。
(图) 2011年1-12月中国汽车市场20万元以下汽车关注比例走势
6车型及区域结构
(五) 车型特征
1、车型类别关注状况
从国产汽车和进口汽车的关注比例分布来看,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内国产汽车依然占据较大的关注份额,其关注比例为85.1%,比进口汽车高70个百分点以上。进口汽车的关注比例为14.9%。但是与2010年相比,国产汽车在市场中的关注比例下降了3.9个百分点。
(图)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关注比例分布
2、车体结构关注状况
2011年三厢车继续以52.6%的关注比例排在市场首位,但是与2010年相比出现了8.7个百分点的下滑。相比之下,两厢车的关注度在2011年获得了较大提升,关注比例由20.4%升至28.6%,上升了8.2个百分点。SUV、跑车的关注比例在2011年也获得了一定提升。
3、排量关注状况
从不同排量来看,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1.6-2.0L排量产品占据了近半的关注份额。其次是1.0-1.5L排量产品,关注比例为33.7%。与2010年相比,1.0L以下小排量产品的关注份额显著缩小,由5.2%降至0.7%,1.0-1.5L的关注比例上升了5.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5.0L以上大排量产品的关注比例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4、变速箱关注状况
MT类变速器产品在2011年继续占据半数以上的关注份额,但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2.4个百分点。排在第二位的AT类变速器产品的关注比例在2011年为34.7%,去2010年相比也有所下降。DCT类变速器产品与CVT类变速器产品的关注比例分别为6.7%和6.4%,与2010年相比均出现相对较为明显的提升。
(六) 区域
1、汽车行业地区关注分布(七大区域)
中国汽车市场中,华北地区的关注比例最高,占整个国内汽车市场的27.8%。其次为华东地区,关注比例为20.8%。华南地区和华中地区的关注度较为接近,二者的关注比例分别为14.3%和12.4%。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关注比例相对较低。
2、汽车行业地区关注分布(省份)
从各省份的关注比例分布情况来看,广东所占的关注比例排在全国之首,其关注比例为9.5%。其次为山东,和江苏,关注比例分别为8.6%和8.0%。浙江、河北的关注比例分别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关注比例分别为6.8%和6.6%。北京所占的关注比例为5.3%。
7热点事件回顾
2011年中国汽车行业热点事件点评
(一) 北京机动车限购
北京的交通状况近年来一直饱受关注,越来越恶化的交通状况使得北京得到了“首堵”的称号,这也使得决策者对于治理北京过快增长的机动车数量痛下决心。2011年的第一个月,北京的地方治堵限购政策开始正式实施。
随着北京等一线城市市场不断趋于饱和,用户的消费目的正在从购车向换车转移。在这一变化的影响下,低价车的市场会受到一定冲击,对于以价格为卖点的大量自主品牌来说将会成为一个挑战,开发二三线城市市场是缓解这一冲击的手段之一。但二三线城市的基础设施通常较一线城市更差,对于汽车市场增长带来的交通压力的承受能力也更弱,很多二三线城市也开始了治理交通堵塞的探索工作。拥堵的加剧也很可能会导致这些二三线城市在政策上限制市场的发展,适当的战略调整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 租车行业迅速发展
租车行业的诞生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在以“拥有自己的汽车”的主流观念影响下,这个行业在国内一度处于不温不火的状况中,租赁对象及车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近些年政策及市场的变化,租车的优势逐渐被用户所接收,租车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各方面对此也持乐观态度。早在2010年,神州租车就获得联想控股12亿元的注资,并快速渗透到国内多个地区。除此以外,其他很多汽车租赁公司也在近几年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如果在网上搜索租车的相关信息,除了神州、一嗨、至尊、易到、易租等常见的租车公司以外,还包括大量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汽车租赁公司。汽车租赁行业作为一个朝阳行业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个人或集体的关注,拥有良好的前景。
但是目前很多用户对于租车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并不是很熟悉,担心其中会存在一些“陷阱”。鉴于此,一方面需要对租车这个开始快速发展的行业加以规范,包括车辆来源、保险险种、保额、应承担责任、计费标准等等多方面的规范。另一方面,类似保险公司这样的团体也可以适当参与到租车这一领域,为用户选择可信赖的租车公司或者分散用户的风险。
(三) “汽车三包”再次被提及
2011年全国消协组织接到投诉量上升幅度最大的商品就是汽车,汽车已经持续成为消费投诉的热点。汽车“三包”的立法草案已形成多年,但一直未能得以出台。2011年10月,这一汽车产品的“三包”政策再次被提及,国家质检总局就汽车“三包”进行了立法听证,消费者的权利在未来有望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各方面对汽车“三包”政策评论不一,并提到其中某些细则尚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从无到有,以立法的形式保障消费者的权利,其本身就是一大进步,有利于规范整个行业,并促进国内汽车市场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结语
国内汽车市场在2011年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整车产销量增长速度与2010年相比均出现大幅度下降,前几年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弊端也逐一暴露。
举例来说,之前快速增长的产销规模带来了市场饱和问题。一线城市私家车普及率在数年间猛增,这对于以售车为主要盈利手段的汽车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向二三线城市的扩张可以暂时缓解危机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汽车持有量猛增也带来道路拥堵问题,北京限购政策的实施标志着道路拥堵已经开始在局部对汽车市场产生影响,并且一些二三线城市也已经未雨绸缪开始探索治堵之路。可以预见的是,置换将成为未来用户购车的主要目的,面对以置换为目的的用户,低端车型的前景并不乐观,发展自己的高端品牌将成为新市场环境下的一条出路。另外,打破以售车为主的盈利模式,实现多元化服务也是另一个方向。
另一方面,市场规模与服务规范未能同步发展。用户对于汽车售后服务的不满已持续了很长时间,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汽车“三包”的草案,但一直未能落实。面对众多消费者个性维权事件,以及相关部门收到的越来越多的投诉,2011年这一汽车“三包”政策再度被提及,并且进行了立法听证,离正式出台又近了一步。
从长远角度来看,2011年增长的停滞对于国内汽车市场来说是一个调整时期,消化前几年高速增长所积累的问题。通过这次停滞,企业亦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看清政策的导向,并做出顺应政策变化、利于新市场环境的调整。
ZDC申明:
ZDC报告中的“品牌关注度排行”和“产品关注度排行”是通过分析ZOL专业IT网站包括新浪、搜狐、腾讯、网易、淘宝在内的79家网络媒体和ZOL全国85家分站的用户上网行为,统计各品牌及产品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有效点击率而得出的结果,因此排行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网站用户对某品牌或某产品的点击关注程度,厂商或经销商可参照数据对其销售情况进行参考和预测,但不能与其销售情况完全等同。如有其他建议或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