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本土六大液晶电视品牌集中在半个月内发布了定义为“云电视”的新产品,针对液晶电视这样的耐用消费品而言,如此频繁的推出新概念实在令人目不暇接。云电视到底是真正产业的升级换代还是仅仅是旧概念套了个新马甲?这条升级路真的前景光明?消费者们真的需要听起来如此高科技的新电视吗?
(图)难成通衢大道 解读云电视走过的升级路
事件背景:
8月是液晶电视市场下半年的新品集中发布时间,而今年8月下半月中国本土厂商则约定好似的一起拿出了云电视这个新概念。短短半个月中海信、创维、海尔、康佳、长虹和TCL纷纷推出自己的云电视,并通过“超级”、“智能”等前缀词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尽管各厂商推出的云电视在功能和设置等方面各有不同,不过在概念上都还是较为类似:拥有在线应用商店和所谓“海量应用”;采用独立操作系统,可实现社交、浏览等网络功能;拥有云服务器,可实现云计算、云存储,实现“瘦客户端”。实际上仔细审阅各品牌的云电视功能介绍,会发现绝大部分卖点都曾经听过。没错,云电视正是从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一路发展而来的,走的是软件升级的路线,对应的还有硬件升级的路线。到底哪条路线真正通向罗马?
液晶电视两条升级路,哪条真正通向罗马?
我们首先来看延续时间较长的硬件升级路线:液晶电视是进入21世纪后才发展起来的,同等离子电视一同将CRT电视淘汰的同时,两类产品也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由于技术壁垒和成本等因素,2006年前后液晶电视出现了压倒性的优势。这次大战中,除了成本本身下降较快的优势之外,液晶电视在高像素方面的优势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全高清HDMI液晶电视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促成了当前液晶电视在电视领域的主导地位。
随后2008年三星、LG等国外厂商通过侧入式白光LED背光技术使得LED背光液晶电视打破僵局迅速发展。在背光上下完功夫后2010年三星、索尼等国外厂商又借《阿凡达》风靡之势大力投入3D电视。近两次硬件升级均是由国外厂商积极推动,本土厂商跟随。
软件方面的升级延续时间则比较短,且三次升级过程拥有不少共同点。首先是在2009年,将电视连接到互联网上,实现视频在线点播等功能成为了新的时尚。本土厂商纷纷加入互联网电视大军,积极搭建自己的视频点播平台,巨资投入。国外厂商则纷纷观望。而就在本土厂商觉得前景一片大好之际,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互联网电视突然被扼住了喉咙。
到了2010年10月,索尼和谷歌联合推出了智能电视,这类采用独立操作系统拥有海量应用的新产品成为新的亮点。本土品牌们也终于看到了新的希望,纷纷积极推出自己的智能电视,大多采用Android等国外IT巨头手中的系统。不过尽管这一概念是由国外厂商推出,国外厂商们也多发布了自己的智能电视,但目前来看真正推动智能电视发展的仍仅仅是中国本土厂商以及三星等极少数国外品牌。
互联网电视方兴未艾、智能电视刚刚起步,2011年8月,云电视就迫不及待的来到我们面前。这次更成了一场只有本土厂商参与的秀。
这就是至今液晶电视走过的两条路,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一马平川和翻山越岭还是有本质不同的。两条路哪条才是真正的通衢大道?
- 第1页:TV两条升级路哪条真正通向罗马?
- 第2页:云电视的小打小闹式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