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里,液晶显示器市场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技术的革新、产能的扩大以及价格的持续下滑,使得液晶显示器市场规模快速膨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液晶普及年”。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2005年整个中国显示器市场的需求增长了20%,其中液晶显示器市场的需求量达到700万台以上,预计至2006年会增至1000万台以上,所持市场份额也将全面超越CRT产品。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结合2005年全年的数据,通过对中国液晶显示器市场的深入了解,从厂商、产品、促销活动等多方面进行调研,并预测了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概述
2005年,中国液晶显示器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销量再创历史新高。而由于CRT显示器市场需求量的不断萎缩,液晶显示器逐渐扭转以往局面,开始把持了在整体显示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液晶显示器的持续降价成为2005年整体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用户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液晶产品健康、节能、体积小巧等多方面优势使其力压CRT产品;品牌电脑厂商对“液晶PC”产品的大力推广也进一步促进了整个液晶显示器市场的快速发展。
• 液晶原材料供应充足,拉低成本同时促使主流价位快速下落
液晶显示器面板生产量、成品率的不断提升与液晶材料成本的下降,有效解决了液晶面板供货不足的问题,2005年整个液晶显示器市场价格呈持续下滑态势,一改2004年由于液晶面板供货问题造成市场价位跌宕起伏、走势不定的局面。在2005年下半年,液晶显示器价格降势不减,从而导致主流市场价位再次走低。在第四季度,2500元以下液晶产品的用户关注比例占到整体市场的2/3以上,表明液晶显示器的主流价位已快速滑落至2500元以内。
• 15寸产品日落西山,17寸产品抢滩主流市场
在2005年度,15英寸液晶显示器产品彻底告别了主流市场,其所持的市场份额已被压缩至10%以内。17英寸产品为液晶显示器的主导尺寸,而持续的降价行为也拉动了19英寸大屏显示器的市场增长。从年末公布的数据来看,19英寸液晶显示器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1/3。三星、飞利浦、优派、明基、AOC(冠捷)、LG等主流液晶显示器厂商均在2005年加大对19英寸液晶显示器的投入力度。在4月份,优派七款19英寸产品组成的“梦之队”为19英寸液晶显示器市场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而10月份AOC(冠捷)推出的2399元的“AOC 196S”则彻底打破了19英寸液晶显示器的价格壁垒。尽管17英寸仍为市场主流,但19英寸与其不断缩小的价格差使得超越17英寸产品的条件逐渐成熟,有望在2006年初得以全面普及。
• 响应时间频繁缩短,成就响应速度质的飞跃
灰阶响应时间(GTG)概念的引入成为2005年液晶显示器市场的新看点,虽然“灰阶响应时间”并不为很多人认同,但仍为液晶产品在响应速度创下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2004年9月优派推出世界首款8ms响应时间产品以后,8ms产品在2005年开始全面普及,并在下半年完全攻占了主流市场。同2004年的主流产品相比,在响应时间上已实现了质的飞跃。响应时间的更迭是目前液晶显示器发展的必然,不过2005年的更新频率十分惊人,从16ms、12ms,到灰阶8ms、灰阶5ms、灰阶4ms以及优派与明基在10月份推出的灰阶2ms产品,其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年。
此外,在2005年当中,冠捷收购了部分飞利浦显示器业务,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显示器制造商;三星、LG飞利浦、夏普等液晶面板供应商兴建新一代生产线以扩大产能;长城、上广电等国内厂商发起了市场反攻。价格之战、速度之战、品牌之战组合成了2005年液晶显示器市场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