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的选择
索尼在感光元件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索尼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CCD,市场占有率过半,是当之无愧的CCD时代霸主。
(图)索尼感光元件的发展史
注:红色箭头为CCD时代重要里程碑,绿色箭头为CMOS时代重要里程碑。可点击见大图。
但到了二十一世纪,佳能在CMOS领域的探索带动着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研发CMOS传感器,索尼也不例外。在2004年末宣布将进军CMOS领域,将计划投入500亿日元建立新的CMOS生产基地。在2007-2009年索尼也投入了600亿日元到熊本科技中心,来加强CMOS的生产能力。2010年末,索尼更是斥资近530亿日元从东芝手中购回了2008年出售给东芝的长崎半导体制造工厂,目的是利用新设备增产用于相机和手机的CMOS芯片。索尼更计划到2012年3月将图像传感器的产能翻番。
从一次又一次的扩大产能中我们可以看到索尼在CMOS领域的信心和实力,但是能够占领CMOS市场的高地不代表能够在单反数码相机市场大获全胜。而事实上通过收购美能达而涉足单反数码相机领域的索尼并没有收获如期望的市场份额,但是在传统单反数码相机领域的失利并不会对消费电子航母索尼造成严重的打击,何况其生产的CMOS还拥有尼康以及其他一大批相机、手机厂商客户。
如今在可换镜头领域索尼逐步到转型半透明反光镜单电数码相机和微单相机,领先的CMOS技术也是推动力之一。可以预见到的是索尼仍将继续在感光元件的领域不懈努力。
宾得的选择
最后我们来看下目前大众单反数码相机领域四大品牌之一的宾得。宾得的命运有些类似于尼康,在胶片时代同样拥有过辉煌的过往,但到了数码时代,宾得的命运着实是风雨飘摇。数度易主的经历和更小的整体规模也注定了宾得没有自己的感光元件生产线。并且不同于尼康和索尼之间坚固的合作关系,宾得的CMOS来自于多个厂商。如其中端APS-C画幅相机K-7、K20D的CMOS来自三星,高端APS-C机型K-5和入门级产品K-x和K-r的CMOS都来自索尼,中画幅机型使用的则是柯达的CCD。
如果说尼康在感光元件领域还是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术的话,宾得则显得更为弱势一些。作为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品牌,宾得在感光元件上的被动已经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011年7月,换了新东家理光之后宾得迅速的推出了单电数码相机宾得Q,宾得还能在传统单反数码相机领域走多远,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结语:
CMOS被称为数码相机的视网膜,在单反数码相机领域CMOS的技术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优劣。不过从目前的CMOS产业格局来看,并不是拥有了先进的CMOS生产技术就拥有了通往单反数码相机成功之路的钥匙,还有更多其他的因素一同决定着这一极高专业门槛市场的竞争。CMOS绝不是影像传感器的终点,只有能够走在影像技术变革前沿,更好的适应技术发展并推出合适产品的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您是否会购买小米手机?
- 第3页:索尼、宾得与CM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