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液晶面板的售价持续上涨,对整机厂商造成明显的涨价压力。据Displaysearch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6月高端32英寸液晶面板较5月上涨24美元,低端面板也上涨15美元。37英寸液晶面板上涨10-12美元。42英寸则上涨22美元。虽然46英寸暂时未涨,不过这是迟早的事情。
表:2008年4至6月主流尺寸不同档次液晶面板价格变化情况
液晶面板的售价为何会大幅上涨?
“家电下乡”活动极大的刺激着液晶面板的需求,友达、奇美、华映等台湾面板厂商纷纷出现供货紧张的局面。由于全球最大的玻璃基板供应商康宁至少要到8月才能恢复正常的供货,再加上友达、奇美等的保价需求,面板厂商目前不会有扩充产能的可能。
与此同时,国产液晶电视品牌的超低价策略抢占了合资品牌大量市场份额,三星、LG等液晶面板厂商也不会对国产品牌心慈手软。于是,液晶电视市场出现面板大幅调涨的现象。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国产厂商虽然面临整机涨价的压力,但却纷纷表示不会涨价。
国产整机厂商为什么不跟进涨价?
因为液晶电视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价格战是各主流厂商深恶痛疾却又不得不用的杀手锏。2007年、2008年液晶电视市场也经历过两次涨价,但是整机厂商始终不敢涨价。他们担心自己涨了,别人不涨怎么办?贸然涨价岂不是把市场份额拱手让给别人?退一步讲,利润微薄已经成为家电市场有目共睹的真实写照和发展趋势。面板涨价,国产整机厂商只能进一步缩减利润把成本上涨的压力内部消化掉。
国产整机厂商如何化解涨价压力?
面板涨价,国产厂商通常可以采取抱团大单采购的方法增加议价的话语权,以降低液晶面板的进价。其次,国产厂商还会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控制管理成本来压缩生产成本。再次,国产厂商还可能采取明降暗涨的方法,如减小优惠活动的力度,限时降价,加快新品的研发推广速度等来调整降价节奏。
写在最后:
虽然液晶电视的售价会不断降低,但是高端高价新品会源源不断的补充上来,使液晶电视的价格成阶梯状分布,而且前赴后继。这就是消费电子产品的特征之一。
有奖调查:暑假你有购买手机的计划吗?
更多精彩文章:
根据发生对象的不同,电子商务通常被划分成B2B、B2C、C2C三类。然而当电子商务在中国迅猛发展之后,许多门户网站和传统的零售商也介入电子商务领域。如:腾讯拍拍、新浪商城、百度有啊、京东商城等等……
ZDC申明:
ZDC报告中的“品牌关注度排行”和“产品关注度排行”是通过分析ZOL专业IT网站包括新浪、搜狐、腾讯、网易、淘宝在内的79家网络媒体和ZOL全国85家分站的用户上网行为,统计各品牌及产品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有效点击率而得出的结果,因此排行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网站用户对某品牌或某产品的点击关注程度,厂商或经销商可参照数据对其销售情况进行参考和预测,但不能与其销售情况完全等同。如有其他建议或意见,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