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CPU、内存等配件的频率飞速上升,与此同时,硬盘的传输速率却没有取得本质的改进,由此导致在当今的整机配置中,硬盘成为了性能提高的最大瓶颈。
其实,对于硬盘来说,也有很多用于提升传输速率的技术出现。譬如传输接口的变化,从ATA66到SATA300,接口速率提高了近十倍,但这只是外部接口的速率,真正影响硬盘性能的内部传输速率却没有得到本质的改变。
众所周知,硬盘发展的方向就是大容量闪存,因为无论是在传输速率还是在安全稳定性以及功耗上,闪存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只是目前价格还无法被市场所接受。因此,Intel提出的Robson技术就变得非常可行,现在已被用于迅驰4平台上,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平台支持这项技术。
在Robson技术还远未普及的今天,转速和缓存就成为了衡量硬盘传输速率的标准,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8M与16M的缓存也许并没有什么区别,容量的大小才是他们更关心的。与传输速率不同的是,硬盘容量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从早先的几十MB,到如今的TB级,硬盘容量的记录被不断打破。如今,人们对硬盘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大容量硬盘已经成为市场上的宠儿。
ZDC通过数据统计,得到4月份最受关注的硬盘排行,列表如下:
(图)2007年4月份最受用户关注的十款硬盘
排名 |
产品名称 |
报价 |
转速(转/分) |
硬盘容量(GB) |
1 |
¥485 |
7200 |
160 | |
2 |
¥465 |
7200 |
160 | |
3 |
¥550 |
7200 |
250 | |
4 |
¥380 |
7200 |
80 | |
5 |
¥745 |
7200 |
320 | |
6 |
¥690 |
7200 |
320 | |
7 |
¥365 |
7200 |
80 | |
8 |
¥450 |
7200 |
160 | |
9 |
¥420 |
5400 |
80 | |
10 |
¥395 |
7200 |
80 |
(表)上榜产品的价格及重要参数
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盒装和散装的希捷160G 7200.9 8M(串口),其外部传输速率为150MB/s,内部传输速率也达到了85MB/s,采用四个磁头及两张盘片,售价分别为485元和465元,对于20元的差价来说,盒装产品更值得购买。探花席位被希捷 250G 7200.9 8M夺得,可见大硬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位列第四位的是希捷80G 7200.9 8M,而接下来的两名都是320GB的大硬盘。第七和第九位的两款产品采用的是IDE接口,这在上榜产品中是很少见的了。而更少见的是笔记本硬盘,日立 80G 5400转 8M是榜上唯一一款笔记本硬盘。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ZDC得出下列结论:
1.希捷领跑硬盘市场。
此次希捷共有八款产品上榜,占据决定优势,而三星、日立等老牌厂商各自只有一个席位,西数更是无缘上榜。可见希捷在收购迈拓之后,市场优势勿庸置疑。
2.串口硬盘具有绝对优势。
十款产品中只有两款采用IDE接口,可见SATA的主流地位勿庸置疑。现在只有为老平台升级的用户才会选购并口,而新装机用户一律采用串口。随着平台的更新,并口硬盘会逐渐远离市场,SATA一统天下的局面即将到来。
3.大容量硬盘成为主流。
160G以上的硬盘总共占到了六席,可见容量的大小已经成为一个关键因素。随着Vista、HDTV以及大制作游戏的普及,大容量硬盘必将成为影音娱乐享受的先决条件,而主流硬盘价格的稳步下调,为其普及铺平了道路。
4.性价比更重要,500元以下产品占主流。
虽然大硬盘日渐受宠,但过高的价格阻止了人们的购买热情。从榜单中可以看出,500元成为了普通用户的心里底线。当250G甚至是320G硬盘的价格还高高在上时,160G的容量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价位也非常合理,因此更受欢迎。
ZDC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