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作为可移动的个人IT系统产品,随着人们对移动性需求的增加,其自身性能的迅速提升,以及其能够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个性化需求,使笔记本电脑在IT产品中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成为IT 市场的中坚力量之一。
统计数据表明,2005 年国内笔记本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50%,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另据IDC对2006年国内市场的预估,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将达到39%的同比增长。
还记得去年底当05 年第三季度国内笔记本市场排名新鲜出炉的时候,大家发现处于前十位的笔记本厂商个个都实力雄厚,纷纷认为笔记本市场的座次将从此敲定。
没想到仅仅一个季度之后,前十名笔记本厂商之中后五位的座次便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市场营销角度,多数笔记本厂商都遵循4p 原则,即产品、市场、渠道和服务四大内容。在市场高速发展时期,只要抓住这四大内容中的任何一项,都可能塑造厂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不妨就这四个方面看看2006 年笔记本市场的新机遇。
机遇之一:新技术平台别掉队
从产品角度,由于笔记本产品逐渐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消费类特质,再加上其核心组件的模块化设计,使得其生产准入门槛下降到了一个较低的水准上。
各家厂商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在技术上除商用产品还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准入门槛之外,原先一些在消费类产品方面具备一定优势的笔记本厂商正在逐渐失去自己的固有优势。这方面表现得比较明显的当属一些日系品牌和国产品牌。
应该说,即便Intel于今年年初发布了酷睿双核芯片和Napa新技术平台,但市场对新技术的反应并不热烈。
当然,在经过第一季度的预热期以后,新一代笔记本双核市场会随之启动;
此外,AMD 将在5 月份发布笔记本64位双核处理器,Intel 和AMD 在06 年下半年将会上演一场双核大战,同时预期今年下半年双核笔记本产品将会成为市场主流;此外,微软计划于今年第三、四季度交替的时刻发布支持64位的Vista 操作系统,新的应用将刺激Intel 和AMD 两家处理器生产商在06年底拉开6 4 位双核产品大战的序幕。
可以预见,双核和64 位将引导笔记本市场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笔记本市场也将由此进一步繁荣。这时候,将会给笔记本厂商和渠道得到全新的发展机遇。对于厂商来说,只要把握新技术可能带来的杀手级全新应用,渠道抓住机会给予客户全新的使用体验,至少不会迅速掉队。
机遇之二:市场拉力不容小视
还记得明基借赞助2004年欧洲杯,让其笔记本搭上了发展的快班车。而不久前,联想凭借赞助都灵冬奥会,其笔记本在销售淡季取得了同比增长2倍的出色业绩;随后,联想与全球消费类品牌巨头可口可乐签约,可以预见其将产生的巨大市场效应。
机遇之三:渠道乱世出英雄
今年国内笔记本市场的关键词是“SMB”和“区域”。针对这一分布广泛的零散市场,各厂商无论在渠道覆盖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显得十分苍白乏力。
于是,各厂商一方面加大零售店面的覆盖面,提升品牌出镜率,另一方面加大区域分销的投入力度或调整区域分销构架,以期把触角下探到更深更广的地域。
此外,包括索尼、三星、海尔在内的传统消费类品牌都力图在商用市场有所作为,纷纷推出一系列商用产品。但是,并非任意一家厂商都具备驾驭不同类型渠道的能力。因此谁能把握好自己手中的渠道资源,将是制胜关键。
机遇之四:解决方案一条龙服务
索尼最新推出的VAIO商务白店意图改变以产品为导向的销售方式,意在以服务、咨询顾问式的销售方式为核心,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这一策略将为客户提供一个可信赖的购买平台和便捷的体验式服务,或许能够走出一条崭新的渠道模式。
正是由于看到了这样好的发展机遇,众笔记本OEM 厂商才对今年的国内笔记本市场磨拳擦掌,纷纷制定了远远高于市场平均增长幅度的年度目标。
渠道合作伙伴在笔记本市场的繁荣和机遇之中生存,上到总分销、区域代理商以及末端经销商们都会在06 年感受到和以往不同的转变,这些都是在笔记本市场逐渐成熟的形势下寻求发展的必然表现。这些渠道们希望清晰了解各笔记本厂商在2006 年能够给他们什么样的渠道政策,他们同样想知道今年各家在产品、市场层面的方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