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技术起家,成就消费数码相机领先地位
作为在半导体领域积淀深厚的索尼,其数码影像业务最开始是从CCD技术开始起家的。感光元件CCD是于1969年美国贝尔研究所发明的,但索尼在70年代初就开始投入这项研究,并开始了不计成本的持续开发。当时可谓风险巨大,但现在看来这项决策是极其富有远见的。1981年,索尼就推出了全球首台真正意义上的数码相机——马维卡。
1996年是数码相机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个年份,这一年包括佳能、奥林巴斯、富士、尼康等等近20家公司开始生产民用数码相机。索尼当然也名列其中,Cyber-shot从1996年开始起步并迅速占领着市场。
(图) 索尼首台家用数码相机 Cyber-shot DCS-F1
应当说索尼的消费数码相机业务是建立在索尼感光元件、影像处理器、视频编码及应用功能研发等强势的电子业务基础上的。索尼的感光元件不仅仅供给自家使用,甚至成为整个日系消费数码相机厂商的感光元件供应核心。
2004年前后的时候全球数码相机市场曾出现一次大震动,索尼消费相机持续发生CCD感光元件的故障。这一事件不仅仅影响到索尼数码相机,还影响到了佳能、尼康、富士、柯尼卡美能达、理光、奥林巴斯等品牌的上百种不同数码影像产品。尽管对于索尼来讲这并不是一件光彩的往事,但仍可证实索尼的感光元件在整个数码相机领域的地位之重要。
时至今日,索尼的CCD和CMOS感光元件仍然广泛的应用在数码相机领域。如旗舰消费相机佳能G系列、松下LX系列和尼康P系列,均多次使用索尼的1/1.7英寸CCD。近两年索尼的背照式CMOS也在日系消费数码相机中大为流行。
手握W系列和T系列两大利器
而在索尼的消费数码相机业务中,此前也曾经出现过众多系列产品并存的繁杂情况,除了现在的这些系列产品之外,索尼旗下还曾有上文提到过的P系列、S系列、U系列及以著名的F717为代表的F系列等。不过索尼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主打性价比的W系列、主打时尚超薄的T系列和长焦H系列为主的稳定布局。另外还根据中国市场的特别情况有针对性的推出了J系列。而在几个系列当中,W系列是当仁不让的主角,T系列也占到很重要的地位。
(图)2011年9月中国数码相机市场索尼品牌不同系列消费产品关注比例及型号比例
在目前索尼在售的二十余款消费数码相机中就有14款为W系列产品。这个始于2004年的系列在中低端领域为索尼招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受益于LCD带来的成本下降,W系列产品的竞争力正逐步增强,同时高中低端布局也更加全面。
索尼T系列的名头其实更响亮一些,在2003年T1发布的时候,主流的卡片相机都只有2英寸的LCD,分辨率也比较低。而索尼T系列首款机型就配备了2.5英寸的21.1万像素LCD。这一系列一直保持着大LCD、时尚外观以及越来越纤薄的尺寸,也成为对抗佳能IXUS系列等其他品牌卡片产品的中坚力量。
立足感光元件等核心电子技术、手握成熟度极高的产品系列,索尼的消费数码相机业务基本上可说是高枕无忧。但是作为一家没有光学历史的电子厂商,索尼在相机领域的征战此时也显现出了隐忧。索尼也并不满足已经揽入囊中的消费相机版图,毕竟随着数码相机成本价格的下降,利润逐渐摊薄,并且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 第1页:立足消费相机、出击单电相机
- 第2页:感光元件技术成就消费相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