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内人士看来,2005年将是数码相机市场的洗牌年。尤其是惠普折翼亚洲市场、京瓷的退出、索尼与佳能等厂商的战略调整,更显示了数码相机市场竞争的残酷与激烈。而对于转型进入数码相机市场3年左右的柯达来说,其在日系厂商的包围中奋战获得较好的成绩,并对日系厂商的垄断地位起到一定的冲击作用。
据消费调研中心ZDC的数据显示,2005年4月,柯达获得16个百分点的关注比例,超过日系厂商佳能、索尼、尼康等,位居榜首,打破日系厂商一统天下的局面,而其在数码相机领域反击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首先,价格优势明显。在处于市场主流的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市场中,柯达整体市场均价略低于佳能、索尼等厂商,这使其在以价格为主导的中国数码相机市场上,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关注。
其次,原先存在的品牌优势以及较好的渠道基础为其市场推广带来便利。柯达进驻中国时间相对较长,虽然传统胶片领域的优势已经逐步为时代所淘汰,但原先存在的品牌优势影响仍存在。且在市场上,柯达的冲印以及相关性相纸产业等布点较为广泛,这为其品牌宣传以及渠道推广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以下是柯达数码相机在2005年1月至10月份的关注比例走势状况。
(图) 2005年柯达数码相机品牌关注比例走势
ZDC统计显示,柯达在2005年的前10个月中,关注比例一直在11个百分点左右上下波动。其中,4月份关注比例达到10个月当中的最高点,为16.0%,成为市场上反击最为成功的一次。2005年4月,柯达在第八届中国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的亮相、Z 7590的正式登陆为其关注比例带来一定幅度的提升。但随后,其关注比例开始下滑,并在传统销售旺季的9月份降至最低点,为10.4%。
以下是柯达、索尼与尼康这三大数码相机品牌在2005年10个月中关注度排名变化状况。
(图) 2005年柯达数码相机品牌关注度排名变化
对比市场上主流日系厂商可见,柯达在2005年的前三个月中一直处于排行榜第四的位置,排名低于佳能、索尼、尼康这两大厂商。但进入4月份,伴随着关注比例升至最高点,其排名超过佳能、索尼与尼康跃升至第一的位置,这成为柯达在市场上对日系厂商防守反击最为成功的一次。但随后,其排名跌至第三,落于尼康之后但仍居索尼之前。进入8月份,其被索尼超越,再度跌至排行榜第四的位置并直至10月份。
以下是柯达数码相机产品线及产品均价分布状况。
(图) 柯达四大系列数码相机按像素划分的产品均价分布状况
柯达消费类数码相机主要分为对准即拍、高倍变焦、袖珍型与高性能这四大系列。对准即拍系列涵盖柯达C系列和CX系列产品,主要分布于500万、400万和300万像素机型之中。这类产品在市场上均价较低,处于主流的500万像素产品均价不及2000元,增强了柯达在主流像素领域的产品价格竞争力;400万像素产品均价刚过1000元,300万像素市场均价更低,不及1000元。
柯达高倍变焦产品主要包括Z系列和DX系列机型,其中,600万像素领域有两款产品属于此系列,且市场均价不及3000元。与同等像素的其它厂商产品对比,其仍存在一定的价格优势。500万与400万像素产品市场均价在2000元左右;300万像素机型均价低于2000元。
以V系列和LS系列为区分标准的柯达袖珍机型在产品线中占据6款的份额,且分布于300万到500万像素之间,此类产品均价高于同像素级别的对准即拍系列但低于高倍变焦系列产品。
高性能机型为P系列产品代表,其在市场上数量不多,仅有830万像素的柯达 EasyShare P880与530万像素的柯达 EasyShare P850这两款。与其它品牌同级别产品相比,二者价格上优势不突出。
总的来看,柯达产品价格较低,这使其在2005年前10个月中出现一次成功反击,打破日系厂商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对佳能、索尼、尼康等厂商冲击力度不大,且柯达在数码相机市场上仍存在一定的弱势,主要体现在余下三个方面:
其一,在数码相机领域品牌综合竞争力低于日系厂商;
其二,在市场竞争日益白炽化的阶段,单单凭借价格上的优势不能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且这种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很容易被复制、取代;
其三,产品更新速度过于缓慢是柯达在市场竞争中的一大弱势。业内人士预测,2005年数码相机市场的主流像素为500万,年底将有望转向700万像素。但在柯达主流数码相机产品中, 500万像素以上产品仅有两款;而在具有一定利润空间的单反领域,仅柯达 DCS Pro 14n与柯达 DCS Pro SLR/n这两款产品,且均是2005年以前的数码相机。
柯达要想再次成功反击获得更高的市场关注度,在品牌、竞争力优势以及产品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而作为柯达市场反击成功最大的王牌――价格这一优势,仍需再度延续。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