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热点:

MP3播放器仍值得期待:冬天来得没那么快


2005-11-10 12:36    【中国经济时报 转载】      评论

进入2005年直至现在,国内MP3的市场就犹如“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从需求端来看,用户方面显得很平静,市场相对比较萧条;而从供应端来看,更多的厂商进入MP3市场,产品日渐丰富多样,促销和降价也如火如荼,各厂商之间的竞争也是不断升级。

特别是当传出华南地区300多家MP3制造工厂已有100余家关门歇业的消息之后,业内也有不少人开始大呼:MP3市场的寒冬来临,紧随着中国移动在9月开始定制音乐手机,业内发出这样的疑问:MP3市场还值得我们期待吗?

  毋庸讳言,2005年7月以来,中国MP3市场确实让很多业内人士和厂商看不懂,一向认为是暑期销售旺季,却一反常态,销售形势不容乐观,这与2004年的暑期市场“井喷”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虽然没有出现去年MP3市场那样的爆发增长,但从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7月中国MP3市场销量同比增长在5.6%,而环比增长也在6.9%,的确这个增长速度对于哪些急切从MP3获取利润的厂家来说,确实是太低了,但要是纵向比较这2年的中国市场,中国MP3市场即使是这样的增长速度,它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MP3的寒冬论”。

  笔者认为,对于中国MP3进入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寒冬的说法,值得商榷。在整个MP3产业内部,仍然有很多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值得我们有理由去期待它。

  期待理由一,产业变革的积极信号的开始。从目前中国MP3市场来看,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就是:整个MP3销售端产业的集体利润率下降,门槛进入的大众化,产品同质化趋势日渐明显,“克隆”机器的到处泛滥等等,显然,整个产业弥漫着没有特色、没有亮点的声音,充满着种种危机,同时也不乏替代性产品,像MP4、PSP、音乐手机等在虎视眈眈的觊觎这个数字音乐市场,笔者认为,这些种种信号都在表明和孕育着一种最大的可能性:MP3播放器市场急需变革的一个信号,而并非MP3产业走向衰落的信号。同时,我们纵观整个MP3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都有赚钱的,亏损的只是一部分综合竞争力不足的企业和小作坊式企业,对全行业来说,现在非但不是“寒冬”,只是一些厂家身体不适应,“中暑”了。因此,通过此次产业内部之间的竞争和优胜劣汰,行业则变得“干净”许多了。

  期待理由二,个性化的消费、体验消费时代的日趋明显。纵观国内的MP3市场来看,从100元开始到千元以上,产品型号多达2000多种,其空间层次不可谓不丰富,这也从另一方面直观的表现了中国市场的差异化特征非常明显,个性化消费需求可见一斑。现实的市场进一步表明,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消费需要是有限的,而情感性的消费需要是无限的。消费者从广告欣赏到产品认知,从购买过程到产品使用,越来越重视消费过程的自我体验。《体验经济》作者约瑟夫·派恩先生和詹姆斯·吉尔摩先生提醒企业家们,仅有商品和服务已经不够,客户将更多地为“体验”买单。显然,MP3作为一个个人电子消费产品,是必须提升产品附加值来提高竞争能力以及赢利能力的。个性化市场、体验消费特征将会为产业变革后的MP3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因子,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期待理由三,便携性与多功能之间,仍会有平衡点。集诸多功能于一身的手机,因有其便利性得以受到市场接受,但从其附加的各项功能来看,至今似乎也未发生取代以此附加功能为主要功能的可携式产品,包括PDA、数字相机游戏机等都是如此,规格功能无法与这类产品匹敌是一项要因,使用习惯与整体共生环境的配合亦是关键,尤其当硬设备与内容服务结合后,手机要成为终结其他可携式娱乐产品的可能性就更难了。不过,以销售规模而言,手机必然是可携式产品的主流,只是便携性与多功能之间,仍会有一个平衡点。经济学上的可替代产生要求新产品与被替代产品之间具有同质性,并且主要功能要给予重合,而MP4、音乐手机与MP3各自的主打功能特色却各异,同时消费欲望的流变性和多样性也使得MP3、MP4、音乐手机完全可能处于共和共融状态,而非简单的谁取代谁,谁颠覆谁。因此从这方面来看,MP3与其他产品之间仍然会共存发展,MP3仍然有许多值得期待的东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整个MP3市场的发展仍然非常有吸引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市场经济带来公平的同时,但也存在者残酷的竞争。

数据不准,我要投诉
版权说明:该文章由中关村在线ZDC调研中心版权所有,未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摘录。 zdc加关注
频道热词:touch4  黑莓论坛  Apple手机  

文章评分

满分为5分

平均分:0

0人参与

查看文章排行榜>
视觉焦点
调研中心行业动态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MP3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
  • 系列
查看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