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深圳高交会日前落下帷幕。除了联想、长虹这样的大型厂商和3LCD、闪联这样的产业联盟之外,高交会上还活跃着一帮人。他们懂得技术,能做出产品,每年他们都把现阶段市场上最好卖的产品带到会场,但整个公司却从来不设置任何形式的研发部门。
他们的公司并不知名,但把他们加到一起,却代表着中国消费电子市场上中低端产品80%以上的产能。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组织联系,但步调却出奇地一致———无论是做BP机还是做MP3,从决策到生产线建成再到量产投放市场用不了一个月时间。现在,MP4摄像机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他们统一的行动,某种意义上正在暗示着消费电子领域内一次新的产业盲动。
郭强的公司在高交会上租的展台很小,不到10平方米,但这点空间已经足够让他把自己“最新的产品”和“最旧的产品”全部展示出来。
“你知道MP3现在已经被做死掉啦,该做别的了。”郭强说,以前卖一台机器赚好几百元的日子早过去了,现在他的公司在做MP4摄像机。“这个东西将来会火起来。现在的单子好做,有得赚,要先动起来才有意义。等到大家都开始做,价钱就下去了,那时候就没有意义了。”郭强的想法和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深圳和东莞一带大量中小型消费电子制造企业的态度。在一个领域已经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他们的转型速度之快很难想象。
现身说法:“转型只要半个月”
“库存?MP3做到这个程度上还有什么库存?”郭强说,库存会影响公司的快速转行。他介绍说,现在MP3生产商都是接到订单再生产,基本不存在库存问题。
这种“零库存”的状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2000年前后,当时还在做BP机的郭强也在无奈地面临着惨淡的市场疲软和时代更迭。凭借多年来在电子元器件市场打拼的经验,郭强用最原始的方式拆开了一台MP3,并很快就找到新的方向———在他发现“MP3里面的电路复杂程度其实并不比BP机高多少”之后。
而郭强在用同样的方式了解到MP4摄像机的内部构造之后,由于生产工艺方面大量的类似工序,工厂生产线改造的工作甚至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在原材料采购方面,深圳以及珠三角地区庞大的电子元器件交易市场也再一次为他提供了天然的帮助,因为很多元器件的需求实际上是一样的,类似晶片、电阻、电容等原材料的供应商根本就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因为多了一个数码光学处理的过程,郭强花了点时间去挑选这个圈子里价钱最便宜的供应商。把所有一切的时间都计算在内,从他决定转型到第一批产品下线,总共用了三周不到,只有半个月。
“你看,300万有效像素,存储用CF卡就可以。”郭强向记者摆弄着自己的产品。他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个产品的功能包括:可以拍数码照片,可以连到电脑上做摄像头,也可以拍MP4格式的图像,还可以通过S端子线连到电视上播放。“但实际上这个东西除了多了一套光学的系统之外,晶振、片感、片阻什么的和MP3基本没有什么区别。
当然还要搞一套模具,改一改软件和电路设计,只有这个费劲一点。“
“4到5年一次轮回”
“我知道很多人都在做,但我觉得这是件好事情。”北京讯宜公司发言人郭蓉辉说。他所在公司是目前国内惟一的一家品牌MP4摄像机代理商。“因为产品本身实际上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
国内生产商的参与,至少证明了这是未来的方向,而且在他们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拓宽市场。“韩国的世韩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推出全球第一台MP3之后,中国国内大量制造型中小企业蜂拥而上,把价格拉低了接近一半。
对于进口产品,尤其是要做品牌的世韩来说这根本无法接受。而就算是这样,“郭强”们还能从每一台MP3上获取一百多元利润。最后的结果是,韩系品牌彻底退出中低端市场,被迫将自己的产品局限在高端领域。
而现在的状况是,今年上半年以来集中在深圳、广州和东莞的中小MP3厂家已有200多家全线停产,其中绝大部分开始和郭强一样转型,并瞄准MP4摄像机市场。
“这似乎是过去20年里,中国消费电子行业摆脱不了的宿命。每4-5年就会有一次大的电子产品制造的产业换代的机会,但每一次都是中国的加工企业以产能优势为国外企业拓展市场,只能赚取末端的加工利润。”泛德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龙说。
华旗资讯总裁冯军则表示,“任何一个领域内都是铁打营盘流水兵,最后总是会有那些掌握着核心技术,并且以长期发展作为目标的企业做大,并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在MP3领域内,市场被打开之后,我们完成了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的过程。日韩系产品在消费电子领域内的垄断已经出现了缺口,这已经具备足够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