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IT产品种类、功能日益丰富,逐步从奢侈品走入千家万户成为大众消费品。而在众多IT产品中,手机的用户群体无疑最为广泛。而出现在手机购买过程及售后的种种问题也逐渐引人关注。
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最近进行的一项消费者维权调查数据显示:四成消费者在一年之内在购买或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出现诸如被虚假广告蒙骗、标价不明、高价售后、假货坏货等情况。但在遇到这些情况的消费者中,仅有六成消费者愿意为自身的权益采取实际行动,而这其中维权成功的几率也仅有一半左右。
除了手机之外,笔记本、DIY硬件及mp3/mp4也成为消费者的维权热点。
手机成维权重灾区,笔记本、硬件、mp3/mp4成维权热点
(图)维权热点产品分布
在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针对IT产品维权进行的调查中发现,41%的消费者在过去一年中曾因购买手机出现过各式各样的服务或维修问题。而有超过两成的消费者在购买笔记本电脑/上网本、DIY硬件、MP3/MP4的时候出现了一些纠纷。其他数码配件、小数码产品等IT领域的投诉则相对较少。
当前,手机产品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已经成为普通大众日常通信所必需的工具。同时手机也成为了消费者维权的重灾区,频繁上黑榜,投诉率远高于其他IT产品。这到底是为什么?
手机维权难,到底难在哪里?
一、直接原因:维权成本较高,过程复杂,可能得不偿失
ZDC调查数据显示,购买手机出现问题的消费者中有41.1%的消费者没有采取任何维权的行动。这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消费者是认为维权所耗费的时间、金钱等成本太高, 21.6%的消费者则是认为维权程序太复杂、麻烦而放弃了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不足六成消费者选择在问题出现的时候走上维权的道路,但其中能够成功解决问题的仅占一半。而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同样是由于维权过程耗费的时间、金钱成本太高而最后不了了之。
事实上,维权成本过高、程序复杂只是手机维权困难的表面因素,手机制造、销售和服务等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才是导致手机频上“315”黑榜的真正原因。而这些问题同样出现在笔记本、DIY硬件等维权热点领域。
- 第1页:手机成IT维权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