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8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中液晶电视和CRT电视就出现了此消彼长的现象。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和奥维咨询联合发布的《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告》显示:当时,液晶电视的销售量同比上涨71%,而CRT电视的销售量同比下降20%。
2009年第一季度,据GFK数据显示液晶电视的销售量同比增长70%,占据近六成市场份额。可见液晶电视正在迅速抢占CRT电视的市场份额,而液晶电视淘汰CRT的古老议题又重新浮出水面。
那么,加速和阻碍液晶电视普及化的因素分别有哪些呢?液晶电视何时能淘汰CRT电视呢?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将在本文中探讨上述三个问题。
●加速液晶电视普及化的因素:
更新换代的刚性需求
CRT电视在我国盛行于20世纪80-90年代,而CRT电视的寿命通常为10年左右,现在正是CRT电视大量更新换代的时候,这种刚性需求的影响巨大。随着液晶电视售价的不断走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包括农村消费者都将液晶电视视为更新换代的目标。
国产发动的低价风暴
2008年上半年液晶面板价格的持续走低直接导致液晶电视生产成本的下降。2008年10月爆发的金融危机又催促国产品牌掀起液晶电视低价风暴。价格的迅速下滑,超级低价的出现,使液晶电视市场份额急剧攀升。
从价格上看,尺寸相近的液晶电视与CRT电视相比,前者的售价大约是后者的1.5倍。超低价风暴过后,32英寸CRT的售价在2700元左右,而32英寸液晶电视最低售价在2500元左右。超低价产品的出现无疑加速了液晶电视取代CRT的进程。
创维超低价37英寸液晶电视——创维 3701HM
液晶电视参与“下乡”
在一二级城市的失利使CRT电视转战三四级市场以及广大的农村市场。“家电下乡”活动更是犹如雪中送炭,为CRT电视打通了农村市场的销售渠道。岂料,在苏宁《2009中国农村家电消费调查报告》公布的调查结果中,农村消费者购买液晶电视的愿望甚至强于CRT电视,价格低廉的液晶电视家电下乡产品抢占了CRT电视的“最后一片乐土”。
- 第1页:加速液晶电视普及化的因素
- 第2页:阻碍液晶电视普及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