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品牌的应对策略
推出超低价液晶电视产品
2008年下半年,液晶面板本来就面临着供过于求的局面,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得不降低售价。于是,国产液晶电视厂商顺势推出超低价主流尺寸液晶电视产品刺激消费、抢占合资品牌市场份额。跌破3000元的32英寸液晶电视和跌破5000元的42英寸液晶电视遭到疯抢、瞬间惹火液晶电视市场。
国产品牌此番低价风暴不仅带动了国产液晶电视的销量,而且改变了市场格局。中外液晶电视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由2008年年初的4:6变成现在的6:4,而且这一比例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国产液晶电视厂商看到低价风暴扭转了不利的局面,使得国产品牌占据优势、赢得了主动。于是,2009年2月创维寻找到下一个突破口,将37英寸液晶电视的售价将至2999元。随后,海信、长虹等品牌跟进降价,32英寸和42英寸也不得不继续降价。这样,通过37英寸液晶电视,国产品牌掀起新一轮的低价风暴。
参与“家电下乡”,拓展农村市场
2007年年末部分试点开展的“家电下乡”先于金融风暴,但是2009年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却可以拯救国产液晶电视厂商于危难之中。也许当初“彩电下乡”2000元的最高限价只能加大32英寸以下液晶电视的销量,但是如今3500元的最高限价可以使更多尺寸,更高档次的液晶电视走入农民家庭,激发农村液晶电视的购买潜力。
响应国家号召,开打“节能牌”
近两年来,国家节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硬性规定逐渐浮出水面,液晶电视也被强制性要求贴上能效标识。于是,国产主流液晶电视厂商更加重视“节能”技术的开发,打起了“节能牌”。
TCL自然光节能技术省电54%,康佳智控节能技术省电48%,海尔DPS动态省电模式省电40%,海信LED背光源技术省电30%以上。除此之外,主流国产液晶电视厂商大单采购奇美的“AGT超能屏”,该屏能省电40%。
推广网络液晶电视新品
低价虽然是最有效的刺激消费手段,但是碍于成本因素,低价必然有一个限度,长此以往也有损品牌价值。鉴于网络应用技术的成熟、网络用户和网络资源成倍的增加以及创维“酷开”系列液晶电视的成功,主流液晶电视厂商纷纷推出“网络液晶电视”新品。如海信“蓝媒V88”电视、TCL MiTV 互联网电视、创维网络酷开电视、海尔网络模卡电视等等。
- 第1页:金融危机波及家电行业
- 第2页:国产品牌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