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厂商为何推出55英寸液晶电视?
2008年岁末,一些主流厂商陆续推出55英寸液晶电视,而后该尺寸液晶电视迅速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有的认为55英寸液晶电视市场潜力巨大,是抱着取代52英寸液晶电视的信念而诞生的;有的则认为55英寸液晶电视上市的时机并不成熟,面临的挑战远远大于机遇。消费调研中心ZDC认为他们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并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在本篇文章中,ZDC将从厂商推出55英寸液晶电视的目的,55英寸液晶电视自身的优劣势等角度综合的分析该尺寸液晶电视的市场前景,并提出相关建议。
(图)索尼55英寸液晶电视 KDL-55X4500
一、厂商为何推出55英寸液晶电视?
其实第六代以上的生产线均可切割55英寸和52英寸液晶面板。而之前厂商并没有推出55英寸液晶电视一是考虑到当时55英寸液晶电视的良品率太低,二是考虑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不高。而最终将6代线主要用来切割中小尺寸,7.5代生产线用来切割42英寸、47英寸这两个规格最为经济的尺寸。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增多,55英寸液晶电视面板的切割优势凸显。目前8.5代线可以用来切割47英寸、52英寸和55英寸液晶面板。其中,52英寸和55英寸均可切成6片。但是如果切割成52英寸,玻璃基板的利用率为86%;切割成55英寸,玻璃基板的利用率为93%。相比之下,55英寸的切割更为经济。
此外,近两年来,液晶电视在可规模化生产的尺寸上并无创新突破,而大屏化的趋势要求有更大尺寸的液晶电视作为主流尺寸的后备力量。因此,55英寸液晶电视应运而生。

55英寸液晶电视的优势和劣势
二、55英寸液晶电视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1、尺寸增大,成本并未随之提高
与52英寸液晶电视相比,55英寸的屏幕增大了3吋,但是液晶面板的切割成本却未相应增加。用8.5代线切割52英寸或55英寸屏幕,均能产出6块面板。而液晶面板在液晶电视整机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约为65%。由此可见,55英寸液晶电视的尺寸增大了,成本并未随之提高。如果非要在55英寸液晶电视上加入最新、最高端的技术使之成本上扬,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这些技术可以在任何大屏幕液晶电视上加载。
2、受到主流厂商推崇,新品竞相推出
早在2004年,LG就推出了当时全球最大尺寸55英寸液晶电视,但是由于目标受众较小,并未批量生产。2008年底,各主流品牌55英寸液晶电视在国内市场如雨后春笋般的相继推出,这与LG、奇美两个液晶面板厂商开始试产55英寸液晶面板有很大关系。目前,索尼、三星、LG、东芝、康佳、创维、海信等热门品牌均推出了55英寸液晶电视。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各主流厂商都是55英寸液晶电视坚实的后盾。
劣势:
1、上游液晶面板供应商数量偏少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液晶面板是电视生产中最关键的元件之一,液晶面板的供应不足将严重影响液晶电视整机数量。当前供应55英寸液晶面板的厂商只有LG和奇美,而且是少量试产。三星、夏普、友达光电等液晶面板厂商更看好52英寸液晶电视,对55英寸静观其变。由此可见,55英寸液晶电视上游面板供应环节较为薄弱,上游厂商对55英寸液晶电视的发展前景信心不足。
2、厂商定位不同,新品价格虚高
目前,55英寸液晶电视的市场价格较为混乱。主流品牌之间的价格差异达到5倍。创维55英寸液晶电视售价仅为9999元,而同尺寸液晶电视中,海信为12999元,三星35000元左右,索尼竟然高达50999元。对此,厂商有自己的解释:高价者认为自己的55英寸液晶电视技术更高端,画质更优秀;低价者认为自己的55英寸液晶电视切割技术有成本优势。
不过,ZDC认为当前的高端技术也就那几种,全部加载在一台机器上也不至于有5倍多的价格差异。由于厂商定位和市场战略的不同,55英寸新品确实存在价格虚高的现象。这也使得消费者对55英寸液晶电视充满疑惑,不敢轻易下手。
3、55英寸竞争尺寸主流地位稳固
2009年1月在主流尺寸液晶电视中,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是42英寸和32英寸液晶电视,其关注度是52英寸的5倍多,是55英寸的26倍多。与55英寸液晶电视水平最为接近的52英寸液晶电视近来的发展势头大幅上升。据中怡康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11月,52英寸液晶电视销售量同比增长193.5%,销售额同比增长58.2%,销售量占全部液晶电视的比重也从2007年11月的1.5%上升到2008年11月的2.9%。由此可见,55英寸液晶电视竞争尺寸的主流地位十分稳固。
4、居室面积有限和购买能力不足
大屏化是液晶电视市场的必然趋势,但是液晶电视尺寸的选择受居室使用面积及购买能力的影响较大,而并不是越大越好。52英寸液晶电视的最佳观看距离是3.3米,55英寸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可能需要3.5米。目前,52英寸液晶电视需求量不及40英寸、42英寸的最主要原因是居室面积和购买力的不足。有条件购买55英寸液晶电视的消费者想必数量更少。

55英寸液晶电视的市场前景如何?
三、55英寸液晶电视的市场前景如何?
首先,55英寸上游液晶面板的供应商较少,多数面板上持观望态度,55英寸能否在数量方面赶上52英寸液晶电视,达到主流标准是个难题。
其次,全球能切割46英寸以上超大屏幕的生产线一共有9条,46英寸和52英寸均有明朗的前景,液晶面板厂商舍弃热门尺寸大规模冒险生产55英寸的可能性不大,分配给55英寸液晶电视的资源十分有限。
再次,虽然55英寸液晶面板对基板的利用率高,但是55英寸产品的良品率较低,从而导致55英寸屏幕的质量不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
此外,55英寸液晶电视的定位及售价较为混乱,令消费者一头雾水,无从下手。
2、可能重演37英寸和47英寸尴尬命运
37英寸液晶电视产品数量不少,最佳观看距离为2.4米。而中国的小户型居室距离不够,大户型居室屏幕偏小。因此37英寸液晶电视空有数量和低价,关注度和销量远远不及32英寸液晶电视。
47英寸液晶电视的市场均价比46英寸低很多,市面上的产品种类和46英寸相差不大。不过,46英寸涉及的品牌数量较多,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大。再加上46英寸屏幕的视觉效果与47英寸相差不多。于是,47英寸液晶电视成为牺牲品,略显多余。
55英寸液晶电视对居室面积的要求较高,价格不菲且参差不齐、相对混乱,屏幕尺寸的视觉效果又与52英寸的差别不大。因此,55英寸很有可能重蹈37英寸和47英寸的覆辙,成为尴尬的尺寸。
3、发展的关键要看厂商定位和产品价格
目前,市面上55英寸液晶电视最大的两个问题是混乱的市场定位和产品价格。合资厂商大多定位高端,价格高高在上;国产厂商走低端路线,将低价作为杀手锏。
合资厂商所谓的由于在55英寸液晶电视上加载了高端技术而拟定高价位的理由立得住脚吗?高端技术能否让消费者有切实的感官体验呢?他的高价是否与技术水准成正比呢?据ZDC调查显示,当前消费者对合资品牌所谓的高端技术并未有什么明显的感觉,对价格虚高的抱怨声反而不小。
大多数国产厂商所谓的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的可信度又有多少?他们的产品有多少高端技术含量?消费者买55英寸液晶电视不只是想多买那么几吋的屏幕吧?
为此,厂商不仅要明确市场定位、规范价格,更要把这些真实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赢取消费者的信任,逐渐建立对55英寸液晶电视的信心。解决了消费者最关心的两个关键问题,55英寸液晶电视才有可能跻身主流尺寸。

ZDC对中外液晶电视厂商的两点建议
四、ZDC对中外液晶电视厂商的两点建议
1、目前两极化的市场定位亟需改变
目前,55英寸液晶电视的市场定位参差不齐,从价格上就可以看出两极化趋势。售价最低的国产品牌创维55英寸液晶电视定位相对较低,原定上市价格21980元,适逢元旦促销,以9999元4.5折的价格惊现各大家电商场创维专柜。索尼X4500系列55英寸液晶电视配备了索尼最高端的技术,定位很高,因此以50999元的高价售出。
55英寸价格的起平点本身就较高,相差5倍的差价更是引发消费者诸多质疑,对高价及低价产品均不买账。ZDC认为,在52英寸液晶电视仍在市场上春风得意之时,55英寸液晶电视必须体现出自身的优势,不能只是在屏幕上加大一圈,需加入更多的高端技术。与52英寸旗鼓相当的价格,怎能回收高端技术耗费的成本。
此外,55英寸并不是各品牌最大屏幕,最先进技术的代言产品。厂商推出55英寸液晶电视的目的是比52英寸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销售利润。加载了一切高端技术的55英寸由于价格极其昂贵,显然不会获得理想的销量和利润。
因此,两种极端的市场定位均有欠缺,两边的厂商都应该有所收敛,在一个能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的相对折中点附近,采取高低端的差异化战略。
2、55英寸必须择机取代52英寸产品
55英寸在屏幕尺寸上与52英寸差别不大,如果说55英寸可以做到很高端的话,52英寸同样可以。可以说52英寸和55英寸在争抢同一个市场,他们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不过,在不提高切割成本的情况下,55英寸液晶电视的面板利用率更高,使得55英寸可以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因此,55英寸不能与52英寸两虎并存。现阶段,55英寸需要站稳脚跟,然后逐渐的扩大市场份额,待到时机成熟时必须取代52英寸液晶电视,这样才会有超越52英寸的成就和更长远的发展。
【有奖调查】液晶电视消费信心指数有奖调查
【有奖调查】您是否了解LED液晶电视?